雕刻中的黄振彪
黄振彪的石雕作品
日前,笔者路过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茶花社区的一个路边小院时,看到院内一位中年男子正聚精会神地在一块巨大金丝楠乌木树根上精雕细琢……树根的正面,犹如一座奇峰怪石的山崖,“山崖”上层层叠叠地雕刻出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佛像,这几百尊浮雕像栩栩如生,浑然天成,精湛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石匠世家摸爬滚打
这位中年男子名叫黄振彪,今年59岁,出生在青白江区人和乡平桥村(现福洪镇陈家湾社区)。黄振彪小时候就对美术很感兴趣,没有专业老师教,就自学。他最喜欢画的就是古代人物,每次遇到自己喜欢的人物画时,就会用錾子和铁锤刻出来。
1984年,黄振彪在清泉镇跟着石雕师傅学习雕刻。一年后,黄振彪学成出师。20岁的黄振彪背着石雕工具走出山野,到外面去打工。他来到成都,当时正在建设百花潭公园,有大量的石雕工程,黄振彪加盟到石雕工匠队伍中。就是在雕刻石栏杆的过程中,他的手艺得到磨练和提高。从雕刻栏杆花纹,到刻栏杆柱头的小石狮,他的石雕技艺和作品不断成熟。
后来,他有了自己的石雕团队,带队参加了好几处园林建设,他的石狮、龙壁等作品至今还在供游人观赏。
挑战鸟笼艺海无涯
1988年,黄振彪回到家里,一边收集素材,一边学练石雕技艺。有一天,他翻山越岭来到云顶山石城,观摩摩崖石刻。当他来到寺庙时,只见有几位老人在旁边的亭子里摆龙门阵。只听得有一位老人在说,以前寺庙前有一座石牌坊,牌坊的一根柱子顶部有一个圆形石鸟笼,鸟笼里面有一只独脚站立的鸟。“老人家,那个鸟笼你见过吗?”黄振彪忙上前问道。“我哪里见过哟。这都是小时候,听老年人摆的。传说是当年鲁班用一块整石头雕刻出来的。”老人高兴地说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黄振彪抬头仰望天空,那石鸟笼的样子仿佛就浮现在眼前。“我要把它雕刻出来!”黄振彪暗下决心。
回家后,他就在山里找了一块细沙青石,开始一刀一凿地打磨起来,当将石头打磨成一块圆柱时,便在上面用铅笔画起鸟笼的形态,随后拿起刻刀和铁锤,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精心雕刻起来。为了雕刻得更加精准和鲜活,他从朋友那里借了一个做工精美且喂养了一只金丝雀的鸟笼回来做参照。就这样,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雕琢,一座高42厘米、直径32厘米的石鸟笼就雕刻完成了。
除了顶部石链挂钩以及底座龙形浮雕雕刻精细外,更令人赏心悦目的是独脚立于横签上开口啼叫的鸟,其造型形态逼真,活灵活现。这石鸟笼展现出黄振彪多年来勤学苦练出来的深厚石雕功底。这件作品也成了他承包石雕工程的敲门砖,好多地方都来邀请他去雕刻石像。后来,他又雕刻了方形石鸟笼、墨石算盘、佛像等多件大手笔石雕作品。
转攻木雕作品惊艳
2008年,43岁的黄振彪厌倦了在外漂泊的日子,回到了青白江,在他妻子的家乡---城厢镇茶花社区定居下来。
他家在路边上,前面有一个小院坝,他就整理出来,做成了自己的石雕工作室。有一天,一位外地人开车路过他家,见他正在一块石头上雕刻,便停车走进他家,认真看他手艺。“老师,你能不能在木头上雕刻呢?”那人问道。“这么多年,我都是石雕,还没有刻过木头呢。”黄振彪诚实地说。“雕刻都是相通的嘛,你把石头都雕得这么好,雕木头应该不在话下。”那人笑着说。“你要雕什么,我可以试试。”黄振彪说。那人便从车上拿出了一块乌木,对黄振彪说:“我想把它雕成弥勒佛,放在车上。你看可以吗?”“应该很简单,一周后你来取吧。”黄振彪接过那块乌木说道。
那人走后,黄振彪就仔细研究起来,并用雕刀认真地刻了起来。然而,试过之后,他才知道雕木头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雕刻的力道总是拿不稳,不是深了就是浅了,很难掌握。他不敢贸然在客人的乌木上练,便找了一块树疙瘩练习,经过多次摸索,他终于掌握了木雕的力道和方法,这时他再在乌木上雕刻就得心应手了。很快,一尊笑容满面的弥勒佛便雕刻完成了。通过这次尝试,他对木雕有了全新的认知。
木雕相比石雕,工艺更加细腻,耗时更久,这对人到中年的黄振彪来说,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他将积累了大半辈子的雕刻经验和人生感悟都融入到作品中,使他的木雕作品更具灵性。他先后完成了“千手观音”“八仙过海”“七仙女”等木雕作品。这些作品工艺细腻、做工精湛,且具有生命力和灵性,从而得到同行和收藏家们的称赞。
核桃微雕刀笔生花
2015年的一天,黄振彪与一位朋友在茶楼里喝茶,看到朋友捏着两个椭圆形的核桃在手中把玩,便说道:“你这个核桃有点奇特喃,是椭圆的。”“这叫橄榄核桃。”朋友将核桃递给黄振彪说道。黄振彪拿着已经有一层包浆的核桃仔细观看,心里突然想起自己在上初中时学过的一篇古文《核舟记》。他心想:“我如果照着古文上的描写,把它雕刻出来,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想到这里,他微笑地对朋友说道:“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想在你的这个核桃上雕刻出东西来,不知你能不能把核桃转让给我。”朋友听完他的想法后,高兴地表示,《核舟记》也是他童年记忆,如果能 在这枚核桃上把苏东坡与朋友乘舟游览赤壁的情景雕刻出来,也算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朋友高兴地把一枚核桃交到黄振彪的手中,说道:“你就拿去大胆雕刻吧,如果失败了,还有这一个。”
黄振彪将核桃拿回家后,没有立即动刀,而是找来《核舟记》原文,认真研读。“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他按照文中的描述,在纸上画出相应的人物和景物。正当他准备雕刻时,他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想,不能拘泥于原文,只在核桃上刻出船只及人物,而应该创新。于是,他又重新构思、绘图,将船只和人物缩小,位于核桃中部,底部刻成滔滔的江水,而上部则刻成奇石山峰、松树及山中庙寺。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雕刻,一幅立体的《东坡携友游览赤壁》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船上5个人物各具形态,船篷花纹清晰可见,江水波涛动感十足,云朵、松叶呼之欲出,令人流连忘返。
黄振彪凭着多年来对石雕和木雕的钻研、创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雕刻技艺,其作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2019年,他被授予青白江区首届“蓉欧工匠”称号。
现在,黄振彪的雕刻工作室,主要以客户来料加工的形式运作。他说:“我会将雕刻这门艺术一直坚持下去,尽己所能,雕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