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琼在宿舍楼进行日常工作

学校后勤保障部为杨琼颁发的20年周年纪念奖

郑剑为进出宿舍的同学核对登记个人信息 受访者供图

工作中的郑剑
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学子们纷至沓来。在四川大学校园里,宿舍成为他们的小家,宿管阿姨则是这个小家中的“大家长”。从晨光微露到暮色沉沉,从匆匆离开到缓缓归来,目光所及之处,尽是她们默默付出的忙碌身影。无声无息,却温暖了一季又一季。
她们的世界很小,整日守护着一栋楼;她们的世界又很大,装满了同学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声嘘寒问暖,一句温声软语,温情藏在每一个细节里。竭诚服务,用心守护,与她们相伴岁月的点滴,早已化作学子们心中抹不去的温暖记忆。
21载倾心服务
从“宿管姐姐”到“宿管阿姨”
“同学早上好!”“准备去上课了呀”“出门注意安全哦!”……路过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学生宿舍西苑8舍门口的值班室,总能听到一声声响亮、亲切的招呼声。
正热情向进出同学打招呼的,正是8舍的楼长---杨琼。同学们也会开心地招呼回去:“杨妈好!”
从2003年到2024年,一声“同学好”,杨琼不知不觉就喊了21年,而她自己,也从同学们口中的“宿管姐姐”,变成了“宿管阿姨”,成为了孩子们依赖的“杨妈”。
时间的指针拨回2003年。彼时刚启用的川大江安校区招募了一批负责任、有耐心的宿舍管理员。刚30岁出头的杨琼就是其中之一。
“刚进入川大时,同学们都喊我‘宿管姐姐’,为了多关心他们,我经常和大家一起唠家常、聊生活,听他们分享学业科研的点点滴滴,甚至倾吐感情上的酸甜苦辣。”杨琼回忆说。
二十余年间,一直关爱着同学们的杨琼从一名一线宿管成长为楼长。在四川大学学生宿管服务中心去年举办的“在岗20年”表彰大会上,杨琼作为优秀代表发言,她无比动容地表示:“寒来暑往、花开花落,坚守在后勤这一方热土,从孩子们眼中的姐姐变成了青丝白发的阿姨,我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也和孩子们积累下了深厚的感情。”
以真心换真心
在平凡工作中熠熠生辉
在同学们眼中,杨妈是“无所不能”的存在。
可以帮忙钉纽扣、缝衣服,能够记住宿舍上千人里大部分人的名字,会在大家留校馋家乡味的时候“变出”香喷喷的腊肠……同学们说起杨琼,总是滔滔不绝。
“刚进宿舍的时候,学长就和我们说,有啥问题,找杨妈就对了。”8舍的一位同学笑着说道。
提及和同学们相处的瞬间,杨琼脸上笑容灿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娃娃们就开始喊我‘杨妈’,有的同学毕业了还给我送花、写信,也经常在微信上同我分享他们的近况。”
住过西园8舍的同学都很爱杨妈。许多人在搬离宿舍前,都会在“西园8舍”的门牌下和她合影。毕业后,他们作为校友带着家人返校参观时,也会兴高采烈地跑去找杨妈,让她看看自己如今的模样。
得到同学们的信任,与大家亲密相处。让人感动的一幕幕背后,是杨琼坚持以真心换真心的工作理念和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安慰他们失意的心情,欣赏他们所取得的成果,包容他们的小任性,并尽力满足他们在宿舍生活中的一些需求。细心周到地关心善待每一位同学,他们也会真诚地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杨琼说。
宿舍服务与管理工作繁杂琐碎,想要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杨琼做到了。她的法宝是:事无巨细,每一样工作都用心投入。从新生入住,到他们毕业离校,值班、登记、安全宣讲、宿舍检查、关心同学、生活服务等等,在与同学们相处的每一个环节中,杨琼都力争做到最好。
杨琼用心的工作赢得了同学、家长和领导的一致认可,获得学校后勤“服务之星”等诸多荣誉。
做“家长”的日子
一种相互裨益的双向奔赴
“多穿点衣服,丫头!”“骑车小心一点,别摔着了!”川大江安校区西苑21舍的同学们,每天都在楼长郑剑热情又关怀满满的“大声嚷嚷”里迎来送去一天的时光。
郑阿姨到校工作已经六年了。六年,不仅是时间的累叠,更是情感的积淀。
楼长的日常工作多是服务和保障同学们日常生活的简单小事。但郑阿姨认为,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小事,堆砌出了她与同学们相伴的感情和回忆。
有同学遇到烦恼和困难时,郑阿姨会耐心地倾听与开解。如果自己无法解决,她会及时联系相关辅导员,一起为同学们排忧解难。
“他们在我眼里都是自家孩子,遇到问题肯定要尽力帮忙。”郑阿姨希望她的“孩子们”都能快快乐乐地享受大学生活。在她心里,自己每天所做的无非是对自家孩子的日常关照。而这份不自觉的温暖与贴心却恰好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生出了羁绊和归属感。
在“孩子们”口中,她是一个看上去“凶巴巴”,但实际上非常体贴的人,总是“用最大的嗓门说最温柔的话”。也是一个在天冷时会提醒添衣,有乐事会分享,有烦心事愿意去分担的长辈。
长此以往,凭借开朗乐观的心态和热情体贴的为人,郑阿姨成为了同学们心中“家长”一般的存在。
在学校担任宿管的六年,与同学们朝夕相处,郑阿姨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也更有精神和活力了。于她而言,为大家解决问题不仅是分内之事,还是一种幸福和荣幸。同学们是她工作力量的来源,她也为大家提供了精神支持。这样的陪伴,是一种相互裨益的双向奔赴。
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子来来走走,每逢开学季和毕业季,郑阿姨心中都不免有万般感叹。在那间不大的值班室内,她迎来送走了许多她的“孩子”。
“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希望你们能好好享受。还有就是要好好照顾自己,离家在外不能亏待自己,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上。”不善言辞的郑阿姨用她真挚质朴的话语和贴心温情的行动,打动着也收获了每一位学子的心。
工作时全力以赴,余暇时尽情享受。在川大校园,郑阿姨找到了工作的乐趣与意义,还延续了自童年萌生的绘画兴趣爱好,认识了许多她的“孩子们”,充实而快乐地过好平凡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