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高素萍
生活中的高素萍 四川农业大学供图
今年4月,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正式拉开帷幕。现场各种美丽奇特的植物让人流连忘返,在“川花自主创新园”展示区,一朵朵蓝色的小花绽放在矮小的灌木丛内,星星点点,宛若精灵,引得不少观众和游客驻足欣赏。这便是由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高素萍耗时6年攻关选育的川花新品种---蓝角柱。
“目前国内市场上80%的花卉品种都来自国外,中国花卉产业要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必须有人去做本土花卉品种的研发与推广。川西素有中国西部花园的美誉,花卉资源极为丰富,占全国总数38.7%,占世界总数4%,其中具有观赏性的花卉有5000余种,但目前开发出来的还不足500种。”谈及自己从事川花新品种培育工作的初衷,高素萍坚定地说道。
勇毅笃行绘就亮丽人生新底色
1989年,年仅22岁的高素萍从西南林业大学本科毕业,在云南从事了2年林业研究工作后,前往祖国的西北边疆,开启了一段属于她的教学生涯。
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想要持续提升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想法在高素萍心中慢慢发芽,紧张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她攻读了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周围人都认为硕士学历足够让她在高校站稳脚跟的时候,高素萍深知自己的研究能力还需进一步强化,于是在34岁这年,她做了一个令所有人吃惊的决定---辞职前往南京林业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
从入学那一天起,高素萍就深信多一点努力,就会多一份成绩,她找准自己英语基础薄弱这一短板,从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方面层层击破。天赋不够,努力来凑,作为班级里边年龄最大的学生,整个博士生学习期间,她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付出了比所有同学更多的艰辛与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高素萍顺利获得了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的学位。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雅安人,高素萍对坐落于雅安的四川农业大学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一场双向奔赴、彼此成就的美好正式拉开帷幕。入校后不久,高素萍就被派往瑞士作访问学者,随后又被委以园林研究所副所长的重任。在学校的精心培养下,高素萍从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仅用了5年时间。
高素萍也不负众望,带领团队潜心专研,不断奋进创新,除了教学和培养人才外,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2次,国家发明专利8件,林木良种4个,SCI收录论文30余篇,被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矢志担当开辟花卉研究新赛道
“高老师,你们学校地处植物资源禀赋的四川,作为园林专业,有没有培育出什么代表性花卉品种呀?”
作为学校风景园林学院的资深教授,高素萍经常在外出与政府、企业、高校交流学习时被这样问及。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她都能巧妙应对,但心里明白,出于花卉培育周期长、投入成本高等客观因素,学校在这方面还属于空白。
于是,自主培育花卉新品种的念头,开始在她的心里逐渐滋生。
开辟新赛道便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那这个“零”究竟该从何而起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培育出属于中国人自主的花卉品种?”抱着这样的愿望,高素萍牵头组建团队,开始走上了川花新品种的选育之路。
然而,团队组建之初,高素萍便面临着没资金、没场地的现实困境。恰逢学校崇州基地刚刚开发出来,正等着各单位去开垦种植,由于那会儿尚未通水通电,实验用地荒草丛生,很多老师现场考察后都打起了退堂鼓。高素萍却敏锐地洞察到,只有建好了基地,才能为未来规模化种植做好铺垫。于是她的拼劲儿再次被激发出来,为了建好花卉基地,从最开始的放线,到建大棚、打井、挖沟、修路……每一份工作她都亲力亲为,没钱就去和商家讨价还价,没人就把全家人都请来帮忙。“虽然很辛苦,但迈出了从零到一的第一步,我觉得很值得。”回忆起当初基地建设的场景,高素萍感慨万千。
扎根沃土誓要培育川花新品种
尽管明确了方向,但要选育一个新品种,并非易事,为此高素萍和团队开始深入岷江河谷,收集蓝雪花的种子。
自然界的植物,不是从高山、河谷移植回城市就可以摆台供人欣赏。野生的岷江蓝雪花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方,来到低海拔的成都平原,能存活下来吗?开出的花是否具有观赏性?多长时间可以培育出新品种?高素萍对此也是心有疑虑,但她相信只要选准方向、坚定目标,通过努力一定能收获成功。
2016年初,在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耗费4年引种驯化成功的基础上,高素萍带领团队对岷江蓝雪花野生型植株进行优株选育工作。从采集到移栽驯化,然后从中选择最优的植株进行无性繁殖,这个过程就花了3年时间。通过无性繁殖,再扩大样本,继续观察选育,最终获得一个性能稳定的品种,这个过程又耗费了3年。
在培育“蓝角柱”新品种的过程中,团队使用“生物+诱变”技术又创制了株高20厘米开花的玲珑蓝角柱等一系列新花卉,其比母本矮化60%以上,特别适合家庭园艺应用。迄今为止,已创制24份新材料,拟申报6个新品种。
让团队感到惊喜的是,蓝角柱系列新花卉不仅保持了其母本天生丽质的花色,而且在花量、花期、株形等观赏性及抗逆性方面明显优于野生母本。如2018年,四川经历了极端罕见的高温天气,这种适宜生长在高海拔冷凉地区的植物,却经受住了许多本地物种都难以承受的高温高湿的考验。
在高素萍看来,蓝角柱系列产品,不仅可用于花境、花海造景,还可应用于乡村休闲农业景观打造,甚至在康养及园艺疗法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团队通过与企业授权合作的方式,蓝角柱已在成都及周边城市的公园、市政以及家庭中广泛应用,年繁育能力可达100万盆。
眼下,随着成都世园会的到来,蓝角柱被推上了世界大舞台。“未来,我将与团队继续从事新品种的培育工作,瞄准药用、固碳、家庭园艺等细分领域,让世界花坛里有更多川花绽放。”面对未来,高素萍满怀憧憬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