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大勇和川金丝猴的合影
黎大勇开展金丝猴科普讲座 受访者供图
巍峨的白马雪山、幽深的原始森林、迁徙的金丝猴群……跟随黎大勇走进办公室,便见两面墙上挂满了他在野外拍摄到的生动画面。
近20年来,川金丝猴保护生物学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黎大勇跋涉于山野间、穿梭在密林中,从事着灵长类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机缘巧合入金丝猴王国”
2004年,黎大勇被录取为西华师范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的研究生。凭借本科期间农学方面的专业积累和此前的实践经验,他很快就适应了研究生学习。
和师兄弟成天蹲守在小麦试验田里,时常吃住都在实验室。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熟练的专业能力赢得了师兄弟们的赞许,也让导师彭正松看到了他对科研的坚持、天赋和潜力。
彭正松的同学、保护生物学专家魏辅文教授的一次到访,改变了他的既定轨迹。当时,魏辅文想在西华师大物色一位野生动物保护专业的研究生,参加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科考相关的国际合作项目,彭正松一听立马想到了学生黎大勇。
就是这样的机缘巧合,他叩开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大门,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濒危动物保护。黎大勇几番思索并征求导师意见,最终选择把滇、川金丝猴作为了研究对象。
巍峨的白马雪山云雾缭绕、山峰峻拔,黎大勇野外实习的第一站就在这里。野生猴类需要每天漫山遍野地去找,从小在平原长大的黎大勇,刚开始连爬山都感到困难,晕晕乎乎地被同行专家带进密林深处,还没缓过神,又被扶着走出了丛林。不服输的黎大勇决心改变这种境况,他抓住一切机会进山锻炼,一次次翻山越岭、密林穿梭,终于在扎根白马雪山17个月后,即使面临狂风暴雪,他也可以泰然处之了。
寻找滇金丝猴的日子里,很多时候一盒白米饭、一瓶老干妈、一根火腿肠、一包榨菜就是他们的一餐。艰苦的工作环境没有使他们屈服,反而让大家干劲十足。“只要肯吃苦,就能把事情做好!”黎大勇笑着说。
“既然选择,就要从一而终地热爱。”这是黎大勇坚定的科研信条,也正是在这股拼劲下,他在金丝猴研究领域坚定不移地走了下来,这一走就是20年。
“做科研不能自娱自乐,要多做有价值的事”
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大熊猫齐名。谈到研究和保护的关系,黎大勇表示,“只有先充分了解一个物种才能更好地去进行保护,像保护大熊猫一样,把从宏观生态学一直到微观基因组学,所有东西都弄清楚了,才能更好制定针对性保护管理对策。”
通过长年在野外的研究积累,黎大勇坚定致力于西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他看来,只有自然保护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才能为众多珍稀濒危物种提供生存栖息和繁衍发展的理想之地。
四川是川金丝猴大省,但因金丝猴动作敏捷、生性机警、群居结伴的属性,使得观测研究难度极大,加之过去各保护区间关于金丝猴的统计没有统一标准,数据无法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川金丝猴的保护工作。
发现问题,即刻着手解决问题。2020年,黎大勇作为第一牵头人制订了《川金丝猴监测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目前已在卧龙、九寨沟、白河等保护区试点运用。川金丝猴监测的技术统一,使得监测数据能在同行间通用,有助于更好开展川金丝猴的研究保护。
多年来,黎大勇积极探索西南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先后完成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委托的四川部分地理单元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作为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参与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主持完成生态环境部凉山山系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项目等。
“当老师就要让学生学到知识”
怎样在密林中追寻金丝猴的踪迹?动物如何选择它们的栖息地?靠什么区分它们的年龄和性别?猴群中的‘家长’又是如何练就的……
在《动物生态学》课堂上,一个个有趣的科学问题随着PPT上的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以及黎大勇在野外的精彩见闻一一揭秘。学生们都很喜欢上他的课,新奇、生动,就仿佛一起在神秘的密林深处寻找知识的宝藏。
“黎老师上课的时候,会把自己的科研经历,包括当前团队正在做的最新研究放在PPT上进行展示,以及他们在野外如何渡过难关、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这些经历融入课堂,听起来特别有趣。”学生王雪宇笑着说。
“站在讲台上便有一种责任感,讲不好就对不起学生。”谈及自己的教学感想,黎大勇表示,“师生缘分很珍贵,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同学们学到知识。”如今,黎大勇拥有很多身份和头衔,但对他来说,教书育人始终是教师最根本的使命。
“在理论中加强实践教育,在实践中阐释理论”是黎大勇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科学研究不应该只停留在书本上,野外考察不仅能解决相关科学难题,还能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据黎大勇介绍,自己所带的研究生需要在野外待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还会结合自己的经验为学生制订相关学习计划,而对于野外观测点的生活环境,一般也都会提前安排好,让学生去那里实习没有后顾之忧。
“黎老师非常有亲和力,对待学生就像朋友一样,我读本科和读研期间经常与他一起去野外,学到了很多东西。他每次都穿一身迷彩,背一袋干粮和几瓶矿泉水,扛着十多斤重的相机穿梭在丛林之间,不得不感叹老师对科研的热情。”曾是黎大勇的学生,如今已成为同事的夏万才说道。
回顾近二十年来所从事的金丝猴等灵长类动物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黎大勇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一次野外科考,让我喜欢上了这个物种。从读研开始研究金丝猴,一步步走到今天,遇到的老师们也对我很好,现在要一生与这个物种打交道,继续传承,真的非常幸运。”在金丝猴研究保护和自然科普的漫漫道路上,他仍初心如磐,奋楫笃行。
黎大勇在野外记录金丝猴取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