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蜿蜒狭长的乡间小道,林荫深处,充满农家风情的中式院落赫然出现在眼前,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这里位于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纪碾村,是新津纸艺技艺非遗传承人江学春的工作室。
江学春进行纸艺创作
江学春的纸艺作品《新津韭黄》 受访者供图
江学春为社区居民讲授纸艺技艺
乡村是“我”心所爱
走进颇具徽派建筑风格的小院,绿色草植和各种多肉茂盛生长,假山矗立间,几尾红金色的锦鲤在池塘内欢快地游动,潺潺的流水声和着微风拂过绿草的窸窣声,把工作室衬得格外生动。“这个院子是我自己设计的,我喜欢养花,我爱人喜欢养鱼,我们综合了一下,让院里有花也有鱼。”江学春笑着解释道,“我喜欢这里的生活,安静闲适。”
院落中央的一栋青瓦白墙的房屋,就是江学春从事纸艺创作的地方。屋内展示着绳编、剪纸等各式民间手工艺品,但摆放最多,也最抢眼的当属江学春自制的纸艺作品。作品题材各异,有旖旎的山水风光、栩栩如生的动植物、还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创作……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展现新津当地民俗风貌的作品,作品中蕴含着的是江学春对这片乡土无限的赤诚和热爱。
纸贴画作品《新津韭黄》,正是为表现兴义镇特产韭黄而创作。南宋时期,时任蜀州通判的陆游,曾多次来到蜀州管辖的新津,作《蔬食戏书》称赞道:“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新津韭黄》是用纸条立面拼贴而成,画中的“韭黄”从头至尾呈现出从鹅黄色到白色的渐变效果,纸条造型柔软飘逸,自然弯曲的弧度勾勒出新津韭黄的鲜嫩之感。
“这幅梨花也是以新津当地的梨花作为创作蓝本。”江学春接着介绍说,“我现在全职做纸艺,平时就喜欢待在这里找灵感、做手工,有时能做上一天。”
对纸艺手工的热爱从未停止
江学春生于四川乐山的乡村,自幼便对纸艺手工有着独特的兴趣,“我们那时候接触的材料大都是废书、废本子,我就用那些废旧纸张折成纸枪等玩具。”随着江学春折纸技术日渐精湛,大学时期的她,已经可以靠折纸为自己挣零花钱。“那时候,快到端午节了,我就折了一些粽子,卖给学校的小商铺,结果端午节当天,我们同寝室的室友抱了一束她男朋友送的花回来,花上还挂着我折的粽子。”对于折纸的趣事,江学春记忆犹新。
大学毕业后,江学春嫁到新津区兴义镇纪碾村,她和丈夫一起搞过养殖,也担任过村干部,但未曾改变的是对纸艺的热爱。“以前我一边放鸭子,一边折纸,根本停不下来。”江学春慢慢回忆道,“在村上当网格员的时候,白天要上班,没那么多空闲时间,我就用下班时间做纸艺。”
直到2012年,江学春在上网时发现五彩的小纸条还可以用来创作。“那时,我就在网上买工具和各种各样的小纸条回家做,因为自己手工的基础比较好,很快就上手了。”自此,江学春正式开启了纸艺创作之路。
纸艺的魅力
在江学春工作室特别定做的长桌上,摆满了各色纸条、卷纸笔、剪刀、乳胶漆等纸艺制作工具,“我的纸艺创作形式,起源于一种传统的中国手工艺术---衍纸,通过对纸条的卷、捏、拼、贴、粘,赋予他们新的生命。”说话间江学春便拿起卷纸笔演示了起来。
衍纸艺术又叫卷纸艺术,是用卷纸笔将细长的纸条一圈圈卷起,成为一个个小纸卷,再藉由手部的捏塑,将这些小纸卷变成水滴型、眼型等形态各异的“小零件”,最后将捏好的小“零件”进行组合创作,把平面、单薄的小纸条变为有立体感的作品。“纸艺的魅力在于其无限的表现力,不同的排列组合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效果。”随着江学春指尖一卷一松一捏,小纸卷立马变化出不同的形态。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江学春的纸艺作品不仅在卷纸手法上有所不同,在作品的呈现形态上也有较大差异,有用形态各异的纸卷拼贴成画的,有用纸条立面直接作画的,还有将纸卷粘贴成立体作品的。“纸艺的表现形式丰富,卷的话相对简单,立体作品在制作技法上要复杂很多。”江学春边介绍,边从展示架上拿出一朵立体的荷花展示起来:“制作这个荷花用的纸条宽度比较窄,涂上胶水后,纸条容易崩裂开,不整齐。立体的也比较费时,像这朵荷花,我要做3个星期左右,一般的卷纸画只要3天,纸条立面作画我只要3个小时,但这就是纸艺吸引我的地方,技法没有框架,只需要你敢于想象、敢于尝试。”
一生的事业
江学春的纸艺技艺在村镇居民的口口相传中逐渐有了名气,不仅所在村社会邀请她进行创作,就连外地的客户都慕名而来,找她定制作品。“这几幅匾额是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定做的,上面每个字都是用纸条一张张粘上去的。”江学春介绍说,“当我接到越来越多的订单,发现光靠下班的时间根本做不完,我决定辞掉工作,专心搞纸艺创作,把纸艺作为一生的事业。”
当被问及目前最满意哪幅作品时,江学春说:“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以前的作品,我觉得都不够好,都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现在我肯定能做得更好。”在潜心提升技艺水平的同时,江学春也积极参加各类民间技艺展演活动。成都大运会、中国农民丰收节、端午活动等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这个中秋假期我还去天府新区秦皇湖参加成都非遗生活季活动,向外来游客展现新津非遗文化的魅力。”江学春说。
“我把纸艺创作做成新津的文创,大家可以一起来做,还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很有成就感。”现在,江学春还创办了自己的纸艺培训班,在新津文化馆和多个社区进行纸艺技艺的讲授,帮助村社妇女实现灵活就业。“学生们先做一些比较基础的东西,做好后我统一回收、售卖。”江学春指着一个玻璃柜里学生制作的胸针、耳环等小物件说道,“纸艺还是要实现增收,才能传承下去,现在我带的学生每年能有7000至8000元的收入,少的也有3000至4000元。”
此外,江学春还在新津区内的中小学开设纸艺兴趣班,向学生传授非遗手工技艺,从小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023年,新津纸艺入选新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江学春获评四川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值得一提的是,江学春专心纸艺创作的镜头还作为乡村消费市场释放新活力的有力证明,被剪进央视《新闻联播》里。
如今,以江学春为代表的新津纸艺已经走出国门,走进了美国、新西兰等地。江学春也表达了她对未来的希望:“我希望这项技艺能一直传承下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