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成昆书壮志 今朝铁路谱华章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980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24

昔日成昆书壮志 今朝铁路谱华章

记者雷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新成昆铁路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通车,10万军民在西昌举行盛大的庆祝典礼

成昆隧道

关村坝隧道,成昆线路上的第二座长隧道

成昆铁路黑区沟大桥

公益性慢火车“共青团号”青年机车驾驶班组

在中国辽阔的西南腹地,山川壮丽,江河奔腾,自然之雄浑与壮美在这里交织成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卷。崇山峻岭间,有一条钢铁巨龙蜿蜒伸展,它穿越千山万壑,跨越大江大河,连接着四川与云南,这便是被誉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

站在历史的潮头回望,这条铁路承载着无数人的憧憬,见证着岁月的更迭。

成昆铁路,北起四川成都,南至云南昆明,全长1096千米。它不仅是一条铁路线,也是历史的丰碑,是时代的印记,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在这条铁路的背后,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汗水、泪水与鲜血,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书写了一部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汗水与坚韧谱就辉煌乐章

20世纪50年代,为契合国家战略布局,强化西南地区的交通脉络,推动资源开发与经济腾飞,成昆铁路的建设大幕轰然拉开。铁路沿线山峦叠嶂、河谷幽深,地质结构错综复杂,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甚至曾被外国专家断言为“铁路禁区”。

建设者们,没有在重重困难面前退缩丝毫。

30多万筑路大军,胸怀坚定的信念与使命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毅然决然地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伟大会战。他们凭借勤劳的双手,一寸一寸地在这片险峻崎岖的土地上开辟出希望之路。

为战胜“地质博物馆”的挑战,国家集中了许多科研、院校、设计、施工、制造、运营单位,近万名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投入各项新技术攻关。在避开严重不良的地质地段中,成昆铁路13次绕牛日河,8次跨安宁河,49次跨龙川江及其支流,全线修建大、中、小桥梁总计991座、隧道427座;在整治和防护不良地质方面,各种新型、轻型支挡建筑把防护工程技术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选线技术上,出现了罕见的螺旋形、眼镜形、“8”字形、“S”形、灯泡形等展线,取得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克服巨大高差障碍的重大突破。

成昆铁路沿线的地貌成马鞍形,从海拔300米左右的川西平原,傍峨眉山麓南下,逆汹涌的大渡河转牛日河而上,攀越崎岖连绵的大小凉山,通过海拔2300米左右的沙木拉达分水岭,之后急下西昌,沿湍急的孙水河、安宁河、雅砻江,下至海拔1000米左右的金沙江河谷,连接攀枝花。再溯龙川江而上爬到海拔1900米左右的滇中高原,接着顺旧庄河下行,最终止于云南昆明。其间,有660公里属山岭河谷区,部分地段为深切峡谷区,地形十分陡峭狭窄,在世界铁路建筑史上,从未有过如此连续的高差悬殊的地形,这也是成昆铁路重大难点之一。

为克服这一难题,专家团队提出了用展线方式来克服地形的巨大高差,使线路平缓;在桥跨结构上出现了大跨石拱桥跨过“一线天”、锦川河,栓焊梁跨过迎水河深谷等一系列重大突破;在路基工程上出现了锚固柱、锚杆挡墙等新型支挡结构,同时又取得了在滑坡体上设车站、滑坡体内修隧道等抗御自然力对策的重大突破。

经过十二年艰苦卓绝的奋战,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竣工通车,于同年12月交付运营。那一刻,整个西南大地沸腾了,人们欢呼雀跃,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成昆铁路的建成通车,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西南地区的交通条件,更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大自然设下的重重难题面前,成昆铁路建设者们交出了一份让世人为之赞叹的答卷。

热血与生命铸就永恒丰碑

1958年春天,修建成昆铁路的号角在大西南万山丛中吹响。

建设初期,面对的是连绵不绝的崇山峻岭和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为找到最佳的线路走向,勘测队员们徒步穿越原始森林,翻越雪山草地,用双脚丈量着每一寸土地。他们手持简陋的测量工具,在荆棘密布的山林中艰难前行,无数次遭遇毒蛇猛兽的威胁,却从未退缩。

施工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由于地质条件恶劣,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中国铁路建设者们却以无畏的精神,与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他们夜以继日,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在坚硬的岩石上开凿出一条条隧道,架起一座座桥梁。

成昆铁路是一条英雄的铁路,也是一条精神不朽的铁路。先后约2000名革命烈士永远长眠在了这里,平均每公里就有2名烈士倒下。

在位于成昆铁路的轸溪车站内,徐文科烈士纪念碑矗立在这里,这也是我国唯一一座修建在车站内的陵园纪念碑。1965年,大桥湾1号隧道施工时,遭遇严重塌方。徐文科烈士和战友们不幸被碎石和撑木死死压住,当时的他口吐鲜血,身体无法移动。生死关头,徐文科烈士不顾自己的安危,坚持把宝贵的施救时间让给战友们,不幸壮烈牺牲。临终前,他让战友转告母亲,自己是为修建成昆铁路而死,死得光荣。他勇于献身的精神是无数建设者精神的写照,如明灯一般,照亮着年轻人前行的路。

成昆铁路沿线建有22座烈士陵园,每一座陵园留下的都是一个悲壮的故事,每一座陵园都是一座历史的丰碑。

1981年,49岁的火车司机王明儒在担值成昆铁路442次旅客列车时,遭遇洪水。在自己生命的最后6秒钟,他坚定地撂下一把死闸,最大限度挽救了国家和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王明儒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却在生死关头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事业的赤胆忠心。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身在其位、必谋其职;做人要耿直、做事要踏实。”在王明儒的家里,有着这样的三句家训。在他牺牲后,子女们牢记父亲的教诲,无怨无悔地坚守在铁路一线,默默传承和发扬着父亲的忠诚、责任和奉献。

汗水和泪水征服天险绝境

前不久,2024年世界隧道大会发布了“过去50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50个隧道工程”,中国共有9项工程入选,其中就有位于凉山州喜德县境内的成昆铁路沙木拉达隧道。

沙木拉达隧道全长6379.12米,是成昆铁路的第一长隧,也是成昆铁路最高点,被称为“成昆之巅”。隧道所处区域海拔2200多米,最大埋深600米,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暗河、断层、泥石流随处可见。

1959年3月,沙木拉达隧道开工,靠大锤、钢钎一点点凿孔爆破,一天只能前进半米。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沙木拉达隧道主体工程仅花了两年时间就修建完工,其背后凝结了无数铁路建设者的汗水和泪水。

成昆铁路开通后,沙木拉达隧道口前行1公里就来到了沙木拉达站。这里地处悬崖河谷风口,风力强,风期长,被誉为“风之站”。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70%,每年冰雪天气长达4个月,5级以上大风能咆哮大半年。

为守护沙木拉达站线的安全,瓦祖领工区顺势成立,第一代“瓦祖人”就这样开始了与大山相伴的日子。

在零下10摄氏度的气温里,顶风冒雪、除冰清障,保障列车安全正点运行,是他们的日常工作。“在困难面前,党员要带头。”1986年,瓦祖领工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袁昌友接手党支部工作,在领工区面临管理最困难、条件最艰苦、人心最不稳的时候,他毅然带领5名支委把家从城市搬到了荒无人烟的大山深处。这一干就是25年,带出了一支冲锋在前、能打硬仗、争创一流的职工队伍。

沿着一批批“瓦祖人”奋进的足迹,2014年,李惠接过党支部的旗帜,带着队伍守护在大山之间。历经十年,工区数次整合,固定地点作业变为流动作业,哪里有维修作业,哪里需要设备整治,他们就“搬家”到哪里---“扎根山区、无私奉献、治山斗水、确保畅通”的“瓦祖精神”成为每一个瓦祖人心中最坚定的信念。

运营好、管理好在“筑路禁区”修建的成昆铁路,是铁路人面临的巨大考验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广大干部职工发扬‘治山斗水保畅通、团结务实创一流’的拼搏精神,管好这条铁路,用好这条铁路,发展好这条铁路。”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西昌工电段西昌综合维修车间主任陈月忠如是说。

从成昆铁路上的一名普通线路工到全国技术能手,陈月忠23年来,始终坚守在线路整治一线,啃下了成昆铁路海拔最高的沙木拉达隧道设备老化整治、段管内全部站场曲线校核等“硬骨头”,总结出“陈月忠整体道床整治法”,带头推进普速“工电一体化”改革试点,推动安全生产质效持续提高,以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着成昆精神。

“小慢车”与动车组共担成昆精神

成昆铁路,不仅铸就了交通史上的辉煌篇章,更成为沿线区域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绘就出地方经济繁荣与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

在这片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土地上,成昆铁路以其不朽的功勋,让沿线百姓深切体会到滚滚车轮带来的希望。

在这条铁路线上,跨越半个世纪风雨兼程的慢火车,不仅是凉山人民心中的温馨记忆,更是被赋予了“驶向希望”的浪漫称号。

行驶在成昆铁路上的5633/5634次列车,平均时速仅40公里,从20世纪70年代便如此。车上有身居大山的彝族乡亲和在车厢里学习的学生,还有种类繁多的农副产品及家禽牲畜。“这趟公益列车也就是被大家所熟知的‘小慢车’,不断穿梭在大凉山之间,往返于普雄到攀枝花,是沿线老百姓外出务工、就医求学、逢会赶集的主要交通工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中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标兵、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633/5634次列车列车长阿西阿呷亲切地介绍道。在“小慢车”上,阿西阿呷一干就是27年,她把对铁路事业的热爱和对彝族老乡的真情服务演绎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2021年3月,西昌机务段专门为成昆铁路两对公益性慢火车打造了名为“共青团号”的青年机车驾驶班组。该班组目前共16人,已安全值乘慢火车超1500趟,平均每年服务彝族乘客超过50万人次。由该班组提炼的成昆铁路慢火车“全程抢点”和“灵活对标”操纵法,在提高了车速的同时,也能保证列车运行平稳。每一次的呼唤应答,仪表确认,都在为当地老百姓的“回家”“致富”保驾护航。

与小慢车遥相呼应的,正是飞驰在新成昆铁路上的复兴号动车组。

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全线正式开通运营,西昌西站首趟复兴号动车组C46发出。自此,成都到西昌间的铁路旅行最快时间大幅压缩到仅需3小时,从成都至攀枝花、昆明的列车运行时间则分别为5小时、7.5小时。坐上动车去攀西,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出行选择。

西昌西站是新成昆铁路重要的车站之一,王荣伦是首任站长。“能帮助攀西地区人民乘上动车跨越崇山峻岭、迈向更广阔的世界,我感到无比的荣耀和自豪!”

在大家的印象中,无论是春节还是“火把节”、彝族年,只要遇到节日客流高峰,王荣伦总能像“及时雨”一样出现在车站,与同事们并肩作战,确保每一名旅客安全顺利出行。“服务至上”是王荣伦始终坚持的服务理念,并贯穿到日常工作的每一环节。

曾经,成昆铁路,这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钢铁纽带,以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关于生存、发展与富强的故事,让沿线每一寸土地都沐浴在幸福与希望的阳光之下。

如今,新成昆铁路,这条闪耀着现代科技光芒的交通动脉,正以全新的姿态,续写着关于速度、创新与梦想的篇章,让沿线每一个角落都绽放出繁荣与进步的光芒。

新老成昆线路,共同担负与传承着“战山斗水、坚守奉献、创新争先”的成昆精神,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提供不竭的动力,昂首阔步、一往无前。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