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人才引育用留“组合拳” 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981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25

打好人才引育用留“组合拳” 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德阳市人民医院“人才强院”发展纪实

高贵富 刘倩 德阳市人民医院供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8 月26 日,德阳市人民医院364 名新员工带着激动和高兴的心情参加了单位岗前培训,开启他们人生的新赛道。每年8 月,一批新生力量的加入,都为德医持续发展注入新能量。

打造聚才引智“强磁场”,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如何扛起医者使命,激活“第一资源”?近年来,该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持续推进人才工作制度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创新驱动战略,打好人才引、育、用、留的“组合拳”,实现了人才事业的蓬勃发展。

今年初,国家卫健委公布2112 家三级公立医院2022 年绩效考核结果,该院在全国排名第135 位,进入前10%行列,5 年内第3 次获得“A+”。其中,体现疾病疑难复杂程度的CMI指数位居全国第82 名。据悉,四川省三级综合医院仅6 家进入前10%行列。参加“国考”5年,该院一直以考核为指挥棒,从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4 个维度提升工作,更好地保障群众健康,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破解看病就医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骄人的成绩,来自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来自走深走实的学科建设,来自日新月异的科研事业,更来自加速沉淀的人才底气。

该院现有职工2800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32 人,副高级职称312 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56 人。医院还拥有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省部级及市厅级各类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以及博士生导师1 名、硕士生导师68 名。这些人才不仅为医院的临床诊疗和科研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也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成为德医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驱动力”。

开展研修学习

HEMBA 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

人才颁奖

慰问专家人才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团队

肿瘤学科带头人刘清华(中)

获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坚持“筑巢引凤” 激活建设发展“一池春水”

筑好巢才能引来凤凰。一个实力雄厚的发展平台,是引才、育才的重要支撑。

“当时,全院只有不到10名博士,仅有9个专科在全省勉强拿得出手。”德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麦刚回想起十年前初到医院的情况记忆犹深,对院情有些惊讶,同时也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尽快建立一套完备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发现培养人才、提拔用好人才,让医院焕发生机和活力,才能为德阳百姓的健康保好驾护好航。”

近年来,该院不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积极搭建引才引智平台,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持续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实现了“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团队,做强一个学科”的目的,以人才第一资源,激活了医院高质量建设发展的“一池春水”。

现任该院肿瘤科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的刘清华,就是典型的例子。彼时,他还是省外一家211高校附属三甲教学医院的科室副主任,博士后、硕导、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和以色列海法大学访问学者。2021年3月,他正式成为德医的一员。两年多时间里,他带领肿瘤科团队推行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医教研一体化发展,使肿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迈上了新的台阶。科室发展与五代医院肿瘤中心建设的战略蓝图深度契合,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并于2022年成功创建德阳市临床重点专科,2023年成功获批德阳市肿瘤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今年全国首家瓦里安基层肿瘤培训中心也落地该院肿瘤科。

在团队发展的同时,刘清华博士个人先后荣膺德阳市卫健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德阳领军人才、四川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等称号,德阳市“刘清华名医工作室”也获批设立。

“非常感恩医院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生活环境,为我提供了这么好的事业发展平台,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我将继续努力,才能不辜负医院的重托与期望。”刘清华感慨道。

这样的“双向奔赴”,不止发生在刘清华的身上。该院不断创新人才引育措施,按照德阳市委人才办出台的《德阳市引进培养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八条措施》,制定医院相关配套政策,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加大对学科带头人、青年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的招引力度。今年人才招聘就有24名博士投递简历并参加面试,彰显了医院的吸引力和综合实力。

人才培养周期长、远水解不了近渴,怎么办?医院柔性引进专家人才,灵活用人机制,制定《柔性引进人才考核管理办法》,大力吸引国内知名医学专家、团队。截至目前,该院柔性引进了包括四川大学毛兵、胡佳、杜亮教授,浙江大学申屠建中、李志宇教授在内的专家17名,指导和协助医院引进新技术、开发新项目,为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了人才资源效能的最大化。

同时,医院还积极探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院校联动模式,进行院校双聘教师、校编院用等人才引进模式的尝试,有利于人才资源共享和学科交叉融合。

坚持“培育赋能” 打造人才“孵化器”

春风化雨,方能育得花开。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不仅要靠人才“输血”快速拉开发展空间、激活创新动能,更要靠“造血”厚植事业底气,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是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该院秉持“持续学习永不毕业”的核心理念,积极探索人才培育新模式、新体系,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精准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医院不仅鼓励在职职工学历提升,也为职工积极搭建对外合作平台,建立出国(境)研修专项基金,选送优秀专家人才赴境外学习。近10年来,已有近700人次外出学习。

在管理培养方面,为适应五代医院管理需要,该院启动为期三年的“医院管理高级研修班(HEMBA)项目”,管理人员、后备干部420余人参加培训,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和管理的技能。在专业培训方面,除医疗、护理等方面专业培训外,医院还着力提升职工各项专业能力,全面提升职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通过HEMBA的系统管理培训,我开阔了视野,在管理学的理论、方法、操作技巧等方面都获益良多,还提高了我的管理意识。比如,我认识到科室的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科室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也需要持续提高。”该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泌尿外科主任吕东说道。此外,他发现科室的管理团队也收获不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管理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在传统的进修、继教培养模式下,结合五代医院建设实际,该院创新打造了基于五代医院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针对年轻的初级、中级职称人员,打破科室内部和学术领域内部分工,在院内实行跨学科进修轮转培养,为五代医院大科室管理储备了一批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医疗技术人才。

坚持“人尽其才” 搭建“用好平台”

做好人才工作,不仅要善于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该院围绕自身高质量发展要求,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坚持人才评价“破四唯”“立新标”并举,不断提高评价的科学性水平,构建了高素质人才队伍。

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积极发挥专家人才优势,不断推进医疗、教学、科研三大团队建设,医院多个科室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飞跃。成功创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1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医学重点学科5个、省医学重点专科1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9个、市医学重点专科22个、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8个、市重点实验室3个,多个学科跻身全省前列。

搭建平台用好人才---医院以打造“临床、基础平台”和“教学、研究平台”为抓手,不断为人才提供“人尽其才”的平台。2023年,医院成功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通过加强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合作,不断集聚和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目前已有2名博士后入站培养。创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个、德阳市首席名医工作室1个、名医工作室7个,吹响了人才“集结号”。

创新释放人才活力---近三年来,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发表1600余篇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190篇;科研课题立项69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16项;获批院外科研经费约890万元(不含GCP项目)。2023年,该院一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实现了全市医疗领域零突破。同时,医院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四川省医学科技奖10项(三等奖);申请及授权专利大幅增长,共1121件(其中发明专利33件)。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100强排名59,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专利转化量TOP50排名16。

目前,该院已经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名、省名中医1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8名,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6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卫生健康领军人才1名、临床技能名师2名、中青年骨干专家10名,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2名。

该院党委副书记陈琳介绍说,事实证明,通过不断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学科建设、搭建平台用好人才以及创新释放人才活力等举措,能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医院,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坚持人文关怀  厚植培育成长“沃土”

人才引进来了、培养了,还需得留得住。给机会、给平台、给未来,才是留住人才的最佳方式。

该院始终坚持以制度保障吸引人才,以优质服务留住人才,在工作上、生活上及思想上予以充分的关心和引导,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发挥薪酬激励作用。对医务人员的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评价,发挥激励作用,提高职工待遇。

用心用情服务人才。探索实施有温度的人才工作服务机制,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医院从解决住房、生活设施,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切身利益方面提供支持保障,全方位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长期以来,我院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优化人才服务机制,通过实质性的支持与关怀,努力营造一个让人才安心工作、快乐生活的良好环境。”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韩杨云如是说。

人才强医,既是顺势而为,更是应势必为,既是“必扛之责”,也是“必由之路”。

“人才强院”从来不会一蹴而就,只有久久为功,方能善作善成。该院补短板、夯基础,“人才强院”取得一系列实效,病人看病更方便了。“人才强院”的成果最终落脚到群众受益上,使越来越多的病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有了更多更强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

如何进一步推进医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麦刚一直在寻找适合德医的路。“未来,还要建立一套符合医院高质量发展实际的人才梯队建设的培养方案,努力在人才培养的快车道上再次开启全新模式,持续快速前进,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为医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鲲鹏展翅九万里,长空无崖任搏击。展望未来,积蓄着磅礴人才能量的德阳市人民医院,展翼的又将是一个更为辽远的天空。

2024 新进职工岗前培训合影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