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 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发布民政部、财政部部署为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2024年“暖途·货车司机、出租汽车司机职业发展与保障行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2024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在蓉举办二○二四年度川渝知识产权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即将启幕看!刀片精准切蛋壳机械臂挥毫泼墨蔬果飘香迎国庆GDP跨越提升 创新活力迸发 幸福成色更足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982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26

GDP跨越提升 创新活力迸发 幸福成色更足

——“数说四川七十五年”见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跨越

记者王旭 实习记者刘佳怡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9月25日,“数览发展向新而行”四川省第十五届中国统计开放日在蓉举行。

“大量数据凝聚成一句话,那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活动现场,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数说四川75年”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曾俊林用一组组鲜活的数据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四川取得的辉煌成就。

GDP跨越提升 发展基础更牢

75年来,我省GDP实现了跨越提升,在经济总量、结构、速度、质效、信心等方面都呈现出更大、更好、更稳、更优、更强的特点。

2023年,全省GDP达到60132.9亿元,是1952年的2443倍,每天创造的增加值约165亿元,相当于1952年全年的6.7倍。

四川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持续较快发展,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三次产业结构从1952年的59.2:14.9:25.9,调整为2023年的10.1:35.4:54.5,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的双轮驱动,发展的“含智量”“含金量”“含绿量”持续提升,2023年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3.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1%。

与此同时,全省GDP从破百亿至6万亿,突破越来越多,台阶越来越高,用时越来越短。1953年至2023年,四川经济年均增长8.0%、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增速连续20年高于全国,增长稳定性和韧性都在增强。

增进民生福祉 幸福成色更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生活品质到文化体育,再到医疗卫生、教育及社会保障,一个个数据描绘出了75年来四川的幸福成色和发展底色。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均跑赢同期GDP增速,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59.2%、73.6%分别降到2023的32.8%、34.1%,居民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消费特征从大众化转向个性化、多样化和品质化。全省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分别是1952年的52.3倍、272倍、27.8倍。

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成倍增长,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2023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卫生健康支出1231.9亿元,是1994年的95.7倍。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1949.2亿元、是1978年的256.1倍。

惠及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从无到有,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23年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是1995年的8.1倍;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是1995年的3.3倍、8.1倍和12.2倍。

创新活力迸发 区域支撑有力

创新、开放、绿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75年来,四川在高质量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创新成果转化深入推进。2022年全省研发经费是1996年的46.4倍,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取得突破。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1978年全省经济总量上10亿元的市仅6个,2023年经济总量上千亿元的有18个。县域均衡发展态势明显,2023年99个县域经济总量超200亿元。

绿色发展蹄疾步稳。晶硅光伏、动力电池等产业加快发展,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开放程度更高。2023年,按美元计算,全省货物进出口额是1978年的3346.8倍,年均增长19.8%。

75年来,四川各区域间相互促进,竞相发展。2023年,成渝双圈经济总量突破8万亿元,达到81986.7亿元。五大经济区各展所长。成都平原经济区引领作用突出,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势头良好,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绿色发展特色鲜明,攀西经济区转型发展成效明显。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