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 打通“西电东送”战略大动脉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982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26

披荆斩棘 打通“西电东送”战略大动脉

——四川特高压工程建设跑出加速度

记者王旭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6月20日,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2标木雅圣地施工现场 张月摄

在布拖县城外,星空下的白鹤滩-浙江特高压工程0009号塔 安伟摄

建设中的川渝特高压工程天府南1000千伏变电站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供图

在宜宾市屏山县,国网四川电力检修人员正在对锦屏-苏南特高压工程550号跨江铁塔进行笼式跳线吊装、搭接 李威摄

溪洛渡-浙江特高压工程宜宾换流站 郑自豪摄

在宜宾市屏山县,国网四川电力检修人员正在对白鹤滩-江苏特高压工程跨岷江区段进行检修 李威摄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朗朗秋日,俯瞰“千河之省”四川大地,一座座凌云铁塔,一根根闪亮银线,一个个现代化变电站,构成了一幅恢宏壮丽的画卷。

由雪山融水、戈壁阳光、高原朔风转变成的强大电能,通过建设者披荆斩棘筑就的“电力高速公路”---特高压线路,化作照亮人间烟火的不竭动力。

作为中国新基建的一张响亮名片,自2010年,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以来,四川特高压工程建设跑出加速度,为打通我国“西电东送”战略大动脉,保障电力供应、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破禁区 深山峡谷长出“擎天柱”

2022年9月29日,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吹响了建设号角,标志着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开工。

“工程跨越川西无人区,沿线高山峻岭占58%,途经二郎山、折多山,任务十分艰巨。”施工条件恶劣,是川渝特高压工程川西段负责人张烨的最大感受。

9月20日,记者沿雅安市天全县318国道驱车前行,只见高高的二郎山横亘在眼前,一排排擎天柱般的铁塔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蔚为壮观。

这些“擎天柱”中,有座跨越多条500千伏、220千伏输电线路,高达194.8米的四川最高输电铁塔。

“它的建设难度很大,相当于在40度的陡坡上,立起一座约65层高的大楼。”川渝特高压工程9标段项目经理刘嘉介绍,9标段位于二郎山顶段,起于甘孜州泸定县干海子,止于雅安市天全县白茶坪。目前75基铁塔已全部组立完毕,多数塔位在无人区。此外,还有3公里线路位于二郎山段覆冰最严重的60毫米特重冰区,是川渝特高压工程全线难度最大的标点,也是关键控制点。

二郎山每年10月底到次年3月底大雪封山,雾雨天气一年多达200多天,拿刘嘉的话来说,只能看天干活。为此,施工队采取“错雾避雨”的方式,就地在帐篷轮休,一旦天气好转便抓紧施工。电力工人常在泥泞里来回攀爬,还要防范干蚂蟥、毒蛇的“偷袭”。

从甘孜州康定市新都桥镇一路向南,在高耸入云的折多山上,川渝特高压工程1标段正进行放线工作。

在该施工地点,山上7至8级的大风是常客。冬天风雪交加时,米粒大的“雪珠”打在工人脸上,如刀割一般疼。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下,连机械设备也开始出现“高原反应”,运行效率骤然降低。

施工项目部副经理黄晓松说,1标段22号铁塔的施工环境尤为艰苦,含氧量仅是平原地区的60%,工人们像背负着20公斤的重物干活,施工效率下降80%。这导致22号铁塔前后经历了四批施工队伍的“接力”,才得以成功组建。

而在高原建设特高压工程,困难远不止于此。今年初,1标段工程进入铁塔基础浇筑的收尾阶段。由于高原气温低,为确保混凝土成形,白天基础浇制后,工人们必须在夜间使用电火炉烘烤基础,并通宵值守。

当时,电力工人黄元辉和涂浩在海拔4500多米的山顶上,用简易防风棚抵挡7级大风,身裹棉被抵抗零下10摄氏度的低温,轮流守在基础旁边,坚持了一个又一个整夜,确保了塔桩基顺利成型。

黄元辉回忆,那是他第一次听到高原的狼嚎。

黝黑的皮肤、皲裂的嘴唇、长满冻疮的双手,是严酷环境留给电力工人的鲜明印记。每当攻下一个个工程节点,欢笑声、欢呼声总是此起彼伏,庆祝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

一路闯关 打通“电力高速公路”瓶颈

川渝特高压工程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首次面临高海拔、重覆冰、高地震烈度三重挑战。电力人闯过一个个难关,突破一个个瓶颈,创造了无数奇迹。

今年6月5日,海拔2800米的二郎山上,随着130吨吊车吊起3R011号门型塔最后一段铁塔横担并组装,一座重575.58吨、高95米的门型塔组立完成。

由于在60毫米重冰区覆冰时,导线会变成150毫米的冰柱。为满足覆冰承载力和陡峭地形的要求,工程在此区段采用新设计的21基“八腿式门型塔”,3R011号铁塔是其中最重的一基。

一个月后,位于60毫米覆冰区内的3R011-3R025张力场第一相导线顺利出线,标志着9标段首个区段导地线开始架设。

“首牵”施工现场,降雨与气温骤降致使施工难度增大。项目部选用可视化集控智能牵张设备,较传统张力放线节省了现场放线作业、护线的施工人力。

作业人员使用无人机带着初级牵引绳首先完成展放。牵引绳层层转换,接力带动,牵引着4根直径3.45厘米、每公里重量超过2.34吨的导线,最终架设在3R011-3R025区段内的15基铁塔之间。

川渝特高压工程建设不仅难在线路架设上,变电站建设也同样面临重重考验。

作为川渝特高压工程四川甘孜、天府南、成都东、重庆铜梁4座特高压变电站“Y字型”布局三线交汇的“中心”,天府南1000千伏变电站工程呈现出“一中心二难三最”的特难点。

“‘一中心’是指天府南站是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枢纽中心,变电站能否按期建成投运将直接影响整个川渝特高压工程发挥作用。‘二难’是指交通运输困难和交叉作业管控难。‘三最’是指工程建设体量三个全国之最,场平、土建、电气安装工程在川渝特高压工程变电站中均为最大。”川渝特高压工程天府南1000千伏变电站业主项目经理李晓华介绍,该工程建设体量巨大,全站总挖填方量达273.7万立方米,混凝土方量约14.5万立方米。

交通运输是必须闯过的头道难关。乐山市市中区有座70年历史的童天街大桥,是工程运输的生命线。2023年5月,童天街大桥被检测为危桥。变电站大件运输和施工主运输道路被迫中断,严重制约了工程运输的工作质效。

为解决问题,李晓华团队想尽各种办法,并多次与当地政府沟通协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大桥由重建转为加固,施工窗口期由18个月缩短至5个月,确保了天府南站首批次1000千伏高抗和GIS在今年春节前按期进站。“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2024年底投运。”

咬定青山 诠释电力人担当与奉献精神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金沙江上游-湖北特高压直流工程、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阿坝-成都东特高压交流工程同时建设,使四川成为国家电网特高压工程建设的主战场,也是当前全国在建特高压工程最多的省份。

施工期间,电力人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用行动诠释了国企的担当与奉献精神。

在金沙江上游-湖北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金上特高压工程”)巴塘大件运输加固工程中,由于钢筋实际位置普遍存在偏差,实际可调节距离往往仅有几毫米,给锚栓成孔造成了极大挑战。

面对成孔难题,项目经理任泽不分昼夜反复研究实验,终于摸索出解决办法。他用钻孔机将钢筋的位置按照1:1大小在纸上复原,再利用模板在钢筋缝隙中找到误差范围内的最优布孔位置,将准确率一下提升到90%,3天后成孔合格率达到了94%,远超同类加固工程。

迷彩色棚顶、军绿色会议室、方正的“豆腐块”被子,走进金上特高压工程川10标段施工二队驻地,仿佛来到了“军营”。施工二队队长张启瑶是转业军人,他也把部队作风带进了特高压建设“战场”。

去年,在金上线踏勘前期、现场无可用施工道路的情况下,张启瑶带领队员在坡度达80度左右的悬崖陡壁“攀岩”,每天花费至少3小时抵达至塔位点开展复测工作。

“金上特高压是青藏高原上的首条特高压工程,也是我国‘西电东送’大动脉之一,负责把金沙江上游水电输送到华中地区。”金上特高压工程巴塘项目负责人刘波介绍,工程四川段线路长度871.6公里,线路沿线涉及自然保护区多,交叉跨越多,最高海拔约4800米,最大覆冰60毫米,气候影响大,施工难度大。

其中金上特高压工程川2标段沿线平均海拔约4000米,是全线受天气影响最大、使用索道最多、路况最差的标段。钢筋、砂石等建设物资运输几乎全靠索道,索道数量达53条。电力人硬是抗住了高寒、低氧、强辐射的恶劣条件,完成了架线工作。

加速成网 构建特高压线路的钢筋铁骨

从2010年,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到如今4项特高压工程同时建设,四川特高压线路正加速成网,四川电网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多、运行最复杂的超大型枢纽电网。

目前,四川已有向家坝-上海、溪洛渡-浙江、锦屏-苏南、雅中-江西、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6条特高压工程投产。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建设部特高压建设管理处处长唐刚介绍,这6条特高压工程都是直流,即点对点输电,就像一列直达列车,中间不能上下。

“川渝特高压工程是西南地区第一条特高压交流工程,就像公路一样,可以随上随下,还可以新建出入口,与原有电网连接。”唐刚说,工程建成后,我国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将从500千伏提升到1000千伏,每年输送清洁电能超过350亿千瓦时。同时可有效承接来自西北、西藏等地的电能,大幅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整体电力保障能力,为西南地区构建更加坚强完善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奠定基础。

2024年7月17日,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在成都、资阳、阿坝三地举行开工动员大会。作为川渝特高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开工,意味着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之”字形网架初具雏形,并为下一步“成环”迈出了关键一步。

工程建成后,可直接将川西清洁电能送至环成都城市群负荷中心,将成都电网承载能力从目前2000万千瓦提升至2600万千瓦,构建成都、重庆相对独立互联互济的“立体双环”网架结构。四川电网也将由“送端电网”转变为西接西北、西藏,东连华东、华中的“枢纽电网”,更加强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国家“西电东送”战略。

征途漫漫,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曲由四川电力人谱写的特高压工程壮歌仍将继续……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