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油气田公司角探1井
川中石油大会战的队伍大干快上,建设大油气田
来自玉门、新疆的支援队伍
当时的“红村”指挥部礼堂
气田开发建设现场
采气工人巡检设备
夜幕下加紧生产的天然气净化厂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力的解放,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建设逐步走入正轨并得到迅速发展,四川盆地以其优异的资源禀赋吸引着石油人的目光,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关注。
20世纪50年代末,“川中”“红村”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石油会战在巴蜀大地打响,开启了四川油气恢弘而又曲折的会战华章。60多年来,四川石油管理局、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立足四川盆地中部,从探索威远气田的开发,到探索威远页岩气田的开发,书写着四川石油新的辉煌。
金秋9月,记者来到位于四川省内江市的四川石油会战史馆,通过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跟随老石油人和新时代石油人的足迹,溯源石油文化,见证沧桑巨变。
鏖战“红村”掀起四川油气大会战
站在内江市威远县新场镇曹家山,“一切为了70亿,一切为了找油田”两行硕大的红色标语十分醒目。豪迈的标语,浓缩的是当年石油人战天斗地的决心。
1954年,四川盆地第一口探井---圣灯山构造隆1井开钻,显示四川地区有天然气存在。
1958年,随着川中地区三井喷油,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在四川开展石油大会战。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石油工业部组织的首场石油会战,数以万计的石油人从全国各地奔赴四川。
在这次会战中,诞生了支部建在队上的优良传统,摸清了四川盆地的地下构造,勘探思路逐步从“以油为主”向“以气为主”转变。
1965年,会战的号角再次吹响。来自全国各地的精兵强将8月入川,集中力量在威远和泸州等地进行勘探和气田开发。一辆辆满载石油工人的大卡车驶向了当时还是荒山野岭的曹家山。为了不占农田和民房,工人们炸开岩石,就地取材,烧出石灰代替水泥,用片石代砖,将房屋建在光秃秃的乱石岗上。
在当时的会战现场,钻机轮番上阵,石油工人们连续作战。“一切为了70亿,一切为了找油田”的口号声响彻云霄。
据四川石油会战史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初威远气田开发,创造了6项国内第一:第一个开发的裂缝-孔隙性气田;第一个开发的底水大气田;第一个开发的含硫气田;第一个建脱硫厂的气田;第一个全面开展排水采气工艺的气田;第一个实现气田水集输-回注-综合利用的气田。
“在西南地区光搞煤炭不行,要搞点石油,搞点天然气。”根据中央的指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石油工人奔赴四川威远构造和泸州古隆,开展“开气找油”会战。
历时1年半的四川“开气找油”会战,在42个构造上先后钻探井125口,发现10个气田和两个小油田,并建成了4条天然气长输管线。1966年底,四川天然气井口产量达到10.4亿立方米,生产原油3.3万吨。
“四川有大气田了,好消息不胫而走。”1965年11月到1966年4月期间,邓小平、彭真、李富春等相继到红村视察,指导大会战。
在这次会战中,威远构造探明储量达400亿立方米,找到了我国第一个陆上整装气田---威远气田。
1968年12月,威远气田开始向成都供气。威远连接成都、乐山、泸州等地的大管径地下输气管线相继铺设,天然气通过输气网络送往国防、民用等单位,为四川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第一个开发的含硫气田、第一个建脱硫厂的气田、第一个全面开展排水采气工艺的气田……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人参与会战并共同钻研,促进了钻井技术的发展,让威远气田在历史上创造了多项国内首创技术。
如今,在威远气田会战旧址的浮雕墙上刻着“中国第一口页岩气井威201井”,威远红村是四川石油人开发天然气和页岩气的一个重要连接点。今天,石油人再次高举“红村精神”的旗帜,来到威远推动页岩气的开发利用,打造中国“气大庆”。
“红村精神”仍在延续。如今,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对红村石油会战旧址进行了改造,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下一步,威远还力争将这里打造为省级红色教育示范基地,更好地讲述红村故事、传承“红村精神”。
川中新会战开启四川石油新征程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
2012年,川中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龙王庙组气藏。随后,仅用10个月便建成了年产能10亿立方米的试采工程、15个月建成年产能40亿立方米的产能建设工程、13个月建成年产能60亿立方米的产能建设工程,创造了当时国内同类气田建设周期和质量最佳等十项国内第一。
蔚蓝天空,白云悠悠,阳光穿透云层,洒落在龙王庙集气总站错综复杂的油气管道上。光影交错之间,管道闪烁着金属光泽,澎湃的气流涌动其中,来自地下深处的能量在此不断汇聚。
站在龙王庙集气总站的观景台上,川中油气矿地质技术所所长唐松看着眼前的壮丽景色,一股激动之情涌上心头。从刚走出学校的“愣头青”,到如今油气矿的地质技术“领头羊”,唐松与川中油气矿共同成长,见证了油气矿10多年来的大跨越、大发展。他感慨道:“这里凝结着几代川中石油人的夙愿,前辈们的嘱托沉重如山,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手上。”
川中油气矿,从一穷二白到建成100万吨级油气田,历时50年;从100万吨到建成600万吨级,历时9年;在2021年整体划转灯影组气藏后,川中油气矿持续攻坚克难,增储上产,于2023年跨越“千万吨”的新台阶,至此,全面建成千万吨级油气矿。
如今,行走于川中大地上,新气象正在升腾---累产天然气近800亿立方米,这是龙王庙组气藏全面投产8年来,交出的漂亮数据。
作为西南油气田“2025年天然气年产量突破500亿立方米”新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密气川中核心建产区金秋区块届时将贡献35亿立方米以上的产能,全新的上产阵地正释放出强大的潜力。
作为西南油气田实现跨越发展的“主力军”,川中油气矿始终秉承能源报国的初心,在不断发展壮大油气工业的同时,积极履行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用发展成果回报社会。
目前,川中油气矿日产天然气3700万立方米,按照1户家庭日均用气量1立方米天然气计算,可同时供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等五个超大型城市居民3天的使用量。每天直接销售天然气1000万立方米,可拉动川渝地方经济1.1亿元的增长。
“开采油气一天也没有停歇。”这是石油人铭记在心里的话。目前,西南油气田相继成立了川中、重庆、蜀南、川西北、川东北五个油气生产区,已开发气田110个。通过几代石油人的艰苦努力,交出了这份满意的答卷。
经过60余年发展,四川盆地现已形成了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产气区,四川盆地天然气产量和气区发展,从1977年产气50亿立方米到2015年突破300亿立方米,四川天然气发展一直向上。
截至目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年产量已达400多亿立方米,上产500亿大气区的步伐铿锵有力。
目标既定,只争朝夕。当前,西南油气田正以“建成以天然气为主的国际一流综合性能源企业”为发展目标,助力西南油气田公司高质量发展。
面对未来,西南油气田公司相关负责人信心百倍,他表示,将秉承能源报国的初心,以开拓进取的姿态,勇攀高峰的精神,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
砥砺奋战助力西南油气田高质量发展
60多年来,几代川油人历经奋战,把“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百炼成钢,到2020年,西南油气田如期建成了西南地区首个300亿天然气大气区。2023年西南油气田天然气生产420亿立方米,而到2025年天然气力争上产500亿立方米,意味着用2年时间还将跨越一个“100亿”。
2021年3月27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新建的四川石油会战史馆在四川隆昌开馆,助力四川石油再迈新台阶凝聚磅礴力量。
2023年2月14日,西南油气田位于蓬莱气区的蓬深6井顺利完钻,井深最深达到9026米,刷新亚洲最深直井纪录。
2023年7月20日,西南油气田井深达10520米的深地川科1井在四川剑阁开钻,标志着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进入万米深层时代。
2023年11月8日,全国首座复杂缝洞型碳酸盐岩储气库群---西南油气田牟家坪、老翁场储气库群先导试验工程全面投运,标志着我国复杂缝洞型储气库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如今,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已形成“海陆并举、常非并进”的勘探开发新格局:勘探上形成了海相碳酸盐岩、海相页岩气、火山岩和致密气四大领域,三大储量规模超万亿方大气田,还有望在泸州深层页岩气和川中地区再探明两个万亿方储量大气区;开发上建成了安岳特大型气田、川南页岩气和老区三个百亿方大气区。
“勇于创新,助力西南油气田高质量发展。”西南油气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何骁表示,近年来,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大发现,储量保持高峰增长;上产不断取得大突破,天然气产量年年攀升,持续为“上产500亿”开发建产夯实资源基础。
“我们将坚决扛起四川盆地建设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基地和中国‘气大庆’的主力军这个时代重任,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切实保障国家油气能源安全供应,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何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