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个人的名字,既饱含着长辈的厚爱,也被烙上深深的时代印记。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名叫“国庆”的人,他们的名字背后都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们自身又有着怎样的成长故事?
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本报特推出 “国庆的故事”报道,找寻各条战线上老中青不同时代10位名叫“国庆”的职工,通过讲述他们的名字故事、成长故事和身边发生的家国大事,展现不同时代我省广大职工的精神风貌,反映时代的变化和进步。
黄国庆:动车检修 不放过任何小缺陷
记者雷琰/文 邓孝禹/图
“国庆,国庆,车组无电激活注意安全……”“收到,收到。”每当凌晨时分,喧嚣的城市逐渐归于平静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动车段动车组检修库里仍旧是灯火通明。此时,“00后”动车组机械师黄国庆正头戴安全帽、手举手电筒,对白天在外“奔波”的动车组进行快速的检修保养。汗水将工作服浸成深蓝色,黄国庆在地沟里钻上爬下检查动车组车底零部件的动作却没有丝毫懈怠。
2001年11月15日,黄国庆呱呱坠地。带着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祝福,和对孩子未来能够成为栋梁之材的殷切期盼,父母给他取名为“国庆”。
小时候的黄国庆家住火车站附近,他每天都能听到绿皮火车驶过的轰鸣声,但只有在寒暑假出远门时才能真正看到、坐上熟悉又遥远的“钢铁巨龙”。就这样,火车作为那时候人们长途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幼小的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岁月流转,时空常新。伴随着青春韶华的成长,黄国庆切身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亲眼见证着中国高铁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世界的巨大蜕变。儿时那颗好奇的种子也逐渐生根发芽、结出果实---高中毕业后,他报考了铁道交通运用与检修专业,从该专业毕业后如愿来到成都动车段,开始与动车组打交道。
正式成为动车组机械师后,黄国庆既兴奋又紧张。似乎是为了回应小时候的自己,他不断苦练本领、增长业务。一次对动车组进行夜间运用检修时,在手电筒的光照下,他看到车轮踏面上有一处浅色伤痕,于是立刻从工具包中掏出直尺进行测量,发现伤痕大小与作业指导书上记录的限度标准非常接近。他马上找来小组长和工班长进行再次复核确认为真实故障后,迅速进行处置。第一次亲手为动车组“疗伤治病”的经历,让他真实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也让他在以后的每一次检修作业中,都用“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缺陷”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名字的含义。
“高速度意味着高标准,为旅客带来最安全、最舒适、最便捷的乘车体验,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目送完成检修任务的动车组准点安全出库的黄国庆笑着说道。
曾国庆:与林为伴 做好本职工作
记者黄瑞/文 受访者供图
1998年10月1日,在阿坝州汶川县山区,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恰逢祖国母亲的生日,夫妻俩毫不犹豫地为孩子取名为“曾国庆”。
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常教导曾国庆:“你是国庆节这天出生的,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做一个有用的人。”父母的话像一粒种子,悄悄地埋在曾国庆心里,生根、发芽,逐渐影响着他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
曾国庆从小就喜欢在山林里玩耍,大自然是他无忧无虑、快乐成长的乐园,尤其是对野生动物,他更是充满了兴趣和好奇。一次偶然的机会,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江坪保护站招聘巡护员,凭借“了解当地情况和有工作热情”两大优势,曾国庆跟随父亲的步伐,也成为了一名巡护员。
“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价值极高,我们巡护员的担子很重。”正因如此,曾国庆除了日常的森林防火巡查、病虫害监测等工作,还需要对各类珍稀野生动植物进行监测和巡护。
2019年4月的一天,曾国庆像往常一样在野外进行红外相机电池更换和数据回收工作,当他查看布设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相机时,画面里竟然出现了一只白色大熊猫的侧影。惊讶之余,曾国庆赶紧把数据交给站长,这也是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拍到白色大熊猫。“说明保护区的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环境质量很高,而我们巡护工作就是要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环境,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曾国庆自豪地说道。
除了大熊猫,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还分布着雪豹种群,曾国庆承担着保护区内雪豹重要分布区域的监测工作,需在区域内安装红外相机。为此,他要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翻山越岭,行走在雪豹常出没的山脊线、崖壁处,忍受着高原反应和强烈紫外线照射,而且每次野外工作时间都长达七八天。
从事巡护工作6年来,曾国庆每年穿破四五双鞋,最危险的时候还曾被野猪撞飞,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于这份工作的热爱。“我觉得最好的爱国方式就是做好本职工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无价之宝需要我们守护。我将继续用坚定的脚步丈量保护区内的每一寸土地,用炽热的情怀呵护每一种生灵。”
高国庆:响应号召 “攀二代”跋山涉水
记者张宸菱/文 邓孝禹/图
高国庆是四川川煤华荣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攀枝花精煤分公司发运二部的一名装车工。见到记者时,他正埋头忙碌,将精煤快速规范装运到车厢中。工作告一段落,他擦了擦头上的汗,坐下来,让思绪沉入过去的岁月。
说起来,高国庆也算是一位“攀二代”。1981年10月1日,高国庆出生于四川宜宾。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他的出生,给平凡的家庭带来了新的欢乐与期待。但在他5岁那年,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母亲去世,父亲遭受了沉痛的打击。回过神来后,父亲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向当年的三线建设者们学习,投身到攀枝花建设中去。于是,父亲便一个人带着他来到了攀枝花。
在高国庆年幼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很忙碌。在攀枝花这座完全陌生的城市里,父亲一个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承担着父亲与母亲的责任,也尽己所能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他不抱怨,也不逃避,只是沉默地、坚毅地向前走着。父亲的言传身教,铭刻在了高国庆的心中。
于是,在十几岁时,高国庆选择了去湖南求学,无惧超过48小时的遥远路途,无惧只身面对全新的环境,默默努力学习本领、增长见识。在国家开展“三下乡”活动时,高国庆作为学校舞蹈队的一员主动请缨,无惧跋山涉水,无惧条件艰苦,为当地群众带去正能量的文艺演出。
如今,在工作中,高国庆同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着。学成后,他回到自己成长的地方,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为了一名煤矿工人。如今的他,被调到发运二部,负责精煤出售的最后一个环节---装运。
这是从生产到销售的关键步骤,要在规定时间内将精煤装车,再通过刮平、修整、检查,防止精煤在运输过程中漏出,保障将其及时顺利运达目的地。不管刮风下雨,不论风吹日晒,只要有车、有煤,工作就要继续。一车接着一车干,最多的时候,高国庆和同事两个人一天要装50余车。
但像父亲一样,他从未抱怨与退缩过。在日常工作中,他认真细致办好每一件小事,树牢安全生产理念,带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与“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在工作之余,他仍保持着学习充实自己的积极性,通过自学,相继考取了钳工、注册建造师相关证书,也凭借着机械方面学过的知识,积极推动小改小革,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这些年里,高国庆始终践行着父亲的话。对于未来,他心存真诚又质朴的期待:“希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并为此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愿能与家人平安、健康、快乐地度过生活中的每一天。”
赵国庆:救死扶伤 以实际行动践行名字之志
朱琪记者邓霞文/图
25岁的赵国庆和绝大多数取名“国庆”的人一样,其名字饱含家人对他的祝福和期望。
“父母为我取名‘国庆’,是希望我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像国庆节一样充满欢乐和喜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赵国庆说。
如今,赵国庆不仅以名字为傲,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使命。
2019年,赵国庆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他进入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为急诊科的一名护士,同时也是成都市医疗应急救援队的一员。这个身份,让他离心中的理想更近了一步。
回想起2008年的汶川地震,虽然当时年幼,但那些不顾个人安危、争分夺秒救治伤员的医护人员的身影,就像种子一样深埋在他的心底。他们的无私奉献和救死扶伤精神,让赵国庆深受感动,也坚定了他成为一名男护士的决心。
作为急诊科护士和医疗救援队队员,赵国庆经常需要面对各种紧急和危重症患者。 他参与过的一起严重烧伤事故救援,让他至今难以忘怀。当时,多名伤势严重的伤者急需救治,场景触目惊心。但赵国庆和医疗团队保持冷静,迅速分工合作,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经过几小时的努力,所有伤员都得到了妥善处理。看到伤员情况稳定,家属投来感激的目光,赵国庆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对于自己的名字,赵国庆有着特殊的情感。他说:“每当提到我的名字,我就会想到祖国的生日,想到那些为新中国解放、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先辈们。这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更坚定了我为祖国未来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心。”对他而言,“国庆”是节日,是名字,更是对无数先辈奋斗和无私奉献的致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守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尽职尽责。”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定,他的声音掷地有声。作为一名党员和护士,赵国庆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名字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健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刘国庆:坚守热爱 地铁“蓝精灵”谱写轨道青春
记者张杨/文 成都轨道集团供图
在成都这座繁华的都市中,地铁如同城市的血脉,穿梭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连接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而在这庞大的地铁网络中,有一群特殊的“蓝精灵”,他们驾驶着电客车,为市民乘客提供安全、准点、舒适、快捷的乘车体验。刘国庆,就是这群“蓝精灵”中的一员。
刘国庆,1997年10月1日出生。为庆祝和祖国母亲同一天生日,父母为他起名“国庆”。这个名字,不仅寄托了父母对国家的热爱,也寓意着刘国庆将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正如父母期盼的那样,刘国庆从小乖巧懂事,勤奋好学,一路茁壮成长。
2021年7月19日,刘国庆迎来人生的新起点,成为成都地铁10号线的一名电客车司机。从此,他穿上了那身代表责任与使命的蓝色制服,成为了服务大众的“蓝精灵”。
然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客车司机并非易事。刘国庆深知,司机岗位涉及列车驾驶、故障处理、交通、车辆、信号等多学科知识,地铁结构复杂,对理论和实操要求都很高。“第一次触摸到电客车驾驶室的主控手柄, 我就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要责任,下定决心要锤炼过硬本领,护航市民乘客安全。”刘国庆说,面对这一挑战,他并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利用休息时间,他认真巩固理论知识,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实操练习。在日常工作中,他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力求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经过不懈的努力,刘国庆很快就从一名学员蜕变成长为正式的电客车司机。
三年的时间里,刘国庆累计行车超过7万公里,无责任事故事件的成绩单,是他对自己初心和使命的最好诠释。每当看到市民乘客安全、准点地到达目的地,他的心中都充满了满足和自豪。
作为成都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刘国庆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愈发深厚。他目睹了线网的不断拓展和完善,感受到了市民乘客对地铁出行的依赖和信赖。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
“我将始终保持这份热情和努力,立足岗位建功青春,用专业守护地铁运营安全,坚持不懈为市民乘客提供安全、准点、舒适、快捷的乘车体验。”刘国庆无比坚定地说。
王国庆:为人民服务 用行动诠释家国情怀
记者张宸菱/文 刘满/图
及时处理出现的交通事故、时刻观察是否有侵财违法犯罪行为、走访询问人民群众感受与需求……在绵阳市科技城新区,顶着骄阳,王国庆与搭档辅警围绕辖区街道巡逻了一圈又一圈。
这是王国庆作为一名特巡警的日常。今年42岁的他,是绵阳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巡逻七大队的一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他常说:“全力以赴服务人民群众、守护一方平安,就是我的职责与使命。”多年来,怀揣一颗赤诚之心,王国庆将青春献给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身上。
这份与祖国与人民的缘分,从他出生时就已经写下。1982年国庆节前夕,王国庆出生在东北一户平凡人家中。决定给孩子起名为“国庆”,是他的父母对家国情怀最质朴又真挚的表达。他们感受也感恩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越来越好的生活;也期许着,孩子未来能有一番作为,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王国庆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出于对一身戎装和保家卫国的向往,2001年,19岁的王国庆应征入伍,离开家乡,来到四川绵阳开启了新的征程。2018年,本着“退伍不褪色”的情怀,王国庆转业到绵阳市公安局。一身戎装变为警服,他始终坚守的是为国为民奉献的初心。 在一次次巡逻、出警的任务中,他曾参与过惊心动魄的抓捕行动, 直面过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也竭尽所能为辖区群众多做实事。
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岗位上,也有一些小事让王国庆印象深刻。新冠疫情期间,王国庆与辅警在巡逻路上发现路边有一对父母抱着孩子不停招手,神情焦急。王国庆立刻靠近停车询问情况。“已经好几分钟了,一直打不到车……”孩子母亲带着哭腔说道。看到他们怀中的孩子在不停抽搐,王国庆当机立断,“快上车,送你们去医院。”时间紧迫,王国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向医院奔去。10分钟不到,他将患儿顺利送达医院。“警察同志,多亏你们了。”来自人民群众的真挚道谢,赋予了王国庆更为神圣的职业使命感。
从警5年来,王国庆为许多人提供过帮助。只要见到群众有困难,他总会挺身而出。“能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群众作贡献,我觉得很自豪。”王国庆说。2024年国庆节将至,他的愿望是:“国泰民安”。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岗,捍卫辖区治安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王国庆献给祖国的祝福,也是他对自己名字的诠释。
杨国庆:厚德精业 与共和国一同成长
记者黄瑞/文 受访者供图
“希望孩子可以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健健康康地长大,认认真真地工作,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1986年10月2日,国庆节后的第二天,在父母充满爱意和期待的目光下,杨国庆出生了。
在成长过程中,杨国庆勤奋好学、奋发向上,不负众望,一举考上位于北京的中国地质大学,并攻读了硕士学位。毕业以后,杨国庆慕名来到四川安居乐业,机缘巧合之下,入职西南医科大学,先后在人事处人事科、科技处自然科学管理科工作。
在中国地质大学求学7年,“求真务实”的校训深深烙印在杨国庆心里,而西南医科大学“厚德精业”的校训与杨国庆追求的做人做事行为和准则不谋而合,两者都成为了他日后职业生涯的座右铭。
近5年来,或在服务于教职工的人事工作岗位,或在服务于科研人员的科技管理岗位,杨国庆不溺于日常工作琐碎,持续提升能力、优化服务。
在西南医科大学工作期间,最令杨国庆振奋的事莫过于,2021年西南医科大学成功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这不光是某一部门的工作,而是全校总动员,是集全校之力推动并达成了这项成果。”杨国庆回忆道,那几年暑假大家都利用休假时间准备材料,常常是需要一个数据就立马连夜加班,全校组织整理的材料都堆满了七八米长的双侧椭圆形会议桌。“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作为申博工作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感到非常幸运。”杨国庆说道。
深入了解学校的发展史后,杨国庆感慨万千:“学校前身是川南医士学校,流淌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精神血脉,后逐步发展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后又更名为泸州医学院,再到如今的西南医科大,从某种角度来说,学校是和共和国一同成长的。”
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还有杨国庆自己。谈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杨国庆感触颇深。2003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他,除了喜悦之情,还要面对如何从安徽宣城的小镇前往北京的难题。“当时一大早先从小镇坐车到南京,再从南京现场买到北京的火车票,运气不好还可能买到临时车,要坐38个小时。”如今,从南京到北京仅需掏出手机订票,最快的动车只要3个半小时即可到达。
管理工作之余,杨国庆还开设了选修课《地质学与健康》。“作为一名‘80后’,我的爱国方式就是坚定不移地把国家政策方针执行好,把老师和同学服务好,国家需要我出力的时候,我一定义不容辞。”杨国庆说。
仇国庆:电“靓”乡村 与电力事业共同成长
记者王旭/文 刘满/图
仲秋的绵阳市梓潼县玛瑙镇,田野间稻黄谷熟,“丰”景宜人。此时也是国网梓潼县供电公司玛瑙供电服务站站长仇国庆忙碌的时节。
“可以加装一台节能器,再错峰用电。”9月20日,走进位于大埝村的梓潼君辉膨润土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仔细检查用电线路、刀闸开关后,仇国庆为企业节能降耗把脉支招。
接着,他马不停蹄赶到玛瑙镇龙台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这里是国家电网四川电力(绵阳玛瑙)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支队定点联系点、电力便民服务点,作为共产党员服务队支队长,仇国庆每周都会定期过来检查安全隐患,解决村民用电需求,打通服务“最后一百米”。
“这几年,从整治电网线路到保障电网安全,供电所给村里发展带来了很大帮助。”说起仇国庆这位“电管家”,龙台村村支部书记童小江赞不绝口。
从事农电服务工作27年,从梓潼县供电公司石牛、黎雅、长卿供电所,到现在的玛瑙供电服务站,仇国庆成为梓潼县担任供电所所长时间最长的电力人。
“每当我想起自己的名字和祖国的生日都带有‘国庆’二字,心中就无比自豪。”1969年9月28日,仇国庆出生的时候刚好快到国庆节,当过志愿军的父亲因此为他取名“国庆”。
1997年,仇国庆踏入电力行业大门一年后,迎来了香港回归。此后,他见证并参与了持续10余年的农网升级改造,供电保障能力明显改善,优质服务大幅提升,百姓对电力满意度越来越高。原本村民家里只有电视、冰箱冰柜、热水器等简单电器,现在电器下乡,抽水用泵,家家有小车。为满足百姓需要,不少村由一台变压器增加到了两台。
与此同时,电力巡检手段也日新月异,移动通讯、无人机巡检实现全覆盖,工作强度及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随着时代变化,仇国庆也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以跟上“精细化”“数智化”“科学化”新要求。他所在的玛瑙供电服务站负责3个镇、27个行政村、18359户用户的电力服务工作,其中包括30余家企业,辖区内共有320余公里10千伏线路,400伏以下线路1100余公里。“今后,我将继续保持对农村电力事业的热爱,持续提升乡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和供电服务水平,电‘靓’乡村振兴共富路。”
朱国庆:以匠心筑梦 书写祖国建设新篇章
记者张杨/文 受访者供图
“1967年农历二月初二,我诞生于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沐浴在新中国的阳光下,茁壮成长。”8月26日,在中建八局西南分公司的办公室里,朱国庆娓娓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他的名字同他的人生一样,既承载着父母的殷切期望,也见证了他与国家共成长的辉煌历程。
自1991年毕业以来,朱国庆便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中建八局。三十多年的风雨兼程,他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感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力量。从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到基础设施的便捷通达,再到民生工程的温暖人心,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和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每一步都凝聚着他和同事们的汗水和智慧。他深知,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对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最好诠释。
“每当看到一座座桥梁横跨江河,一栋栋高楼耸入云霄,我就感到无比自豪。”朱国庆的眼中闪烁着光芒,“这是我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的见证,也是我对祖国挚爱之情的最好表达。”
在朱国庆的职业生涯中,担任西南公司工会主席的经历尤为亮眼。这段时间里,他不仅是职工权益的守护者,也是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工会是职工的娘家,我要让每一个职工都感受到家的温暖。”朱国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积极组织职工代表大会,加强工会联合会建设,特别是针对农民工群体,他大力推进入会工作,提升服务和维权力度,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阳光下体面劳动、尊严生活。
在他的带领下,西南公司工会工作屡创佳绩,他本人也荣获了多项荣誉。但对他而言,最珍贵的,还是那份来自职工们的信任和支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朱国庆深知这一点。他强化创新管理,激发创新活力,在公司内部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职工创新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要继续团结职工群众,围绕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推动企业转型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朱国庆坚定地说。
唐国庆:扎根基层 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记者向晓文/文 受访者供图
唐国庆出生于1999年10月1日,父母为他取名“国庆”,饱含家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儿子的期望。“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命名,让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唐国庆说。2021年5月,唐国庆加入中国共产党,2022年从西华大学毕业后,他以岗位综合第一的成绩选择回到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工作,立志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想起初到保和镇时的情景,唐国庆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很吃得苦。每天上班,他总是第一个到岗,认真钻研工作。在处理好各类文件,做好会务,协调好各类事务的基础上,他还主动钻研办公软件,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虽然办公室工作十分繁琐,但我会根据轻重缓急,协调好处理时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唐国庆说。
2023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唐国庆认为:“多到村上去,是个学习锻炼的好机会!”正逢镇上调整驻村干部,他主动申请前往乡村振兴重点村洞子湾村驻村。驻村期间,唐国庆每周给自己安排至少2次到村开展工作,凡村社干部大会、院坝会,他都从未缺席。在这一过程中,他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积极向群众宣传政策,包联困境儿童,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协助村“两委”、驻村工作组开展法治文化下乡、学习村规民约、评选最美家庭和最美庭院等各类文化活动,逐渐与群众打成了一片。
“让村民矛盾纠纷不出村!”这是唐国庆在基层治理上给自己定下的一个目标。他主动深入田间地头,耐心了解村民们的诉求,无论是邻里关系,还是土地纠纷,都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去协调处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引导村民换位思考,形成良好的乡风氛围。今年以来,唐国庆共协调解决邻里纠纷、矛盾信访等14件。
牢记使命,砥砺前行。面对新征程,唐国庆信心百倍地表示,他会继续努力学习,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勇往直前,扛起新时代年轻人的使命与担当。“我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乡村振兴和发展贡献力量。”唐国庆铿锵有力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