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职工们的“节日范儿”吕不韦戈:关于“成都”地名的最早物证烟火半边街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988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0-11

吕不韦戈:关于“成都”地名的最早物证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吕不韦戈 青川县文物管理所供图

通过刻于其上的铭文来推断文物的制造年代及匠人名字的奥秘,将会带来哪些新的发现?本期“说文解物”,让我们一起走近正在四川博物院《雄关古道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中展出的神秘瑰宝---吕不韦戈,揭开隐藏在它背后的历史秘密。

1987年9月,广元市青川县白水区一位农民在田间劳作时,发现了一件颇似镰刀的物件。他洗净物件,发现上面隐约有字,不像现代之物,于是主动交到了当地文化馆。文化馆工作人员也意识到此非寻常之物,便带着铜戈前往成都,经过不同的文物专家鉴定,最终认定这是一件2000多年前的青铜兵器。

这件铜戈最让人惊喜之处,是在戈的内部两面都刻有铭文。其中,内部正面铭文共21字,用金属锋刃器刻划而成。铭文为:“九年,相邦吕不韦造。蜀守宣,东工守文,丞武,工极,成都。”背面铸文3字:“蜀东工”。虽然只有短短20余字,却字字珠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件铜戈是秦王政九年(即公元前238年),由“相邦”吕不韦监造。 相邦,即相国,比丞相职务高一点。根据秦国的规定,丞相负责全国政务,铸造兵器自然由他监督,因此要刻上其名。这件铜戈也因此得名 “九年吕不韦戈”;铜戈铭文中的“蜀守宣”,表明当时的蜀郡太守是 “宣”;东工是制造作坊的名称,它的长官名叫“文”;“丞武”中的丞,指工师的副手,他应该是这件戈的监制,名叫“武”;当“工极”二字跃入眼帘,我们恍如穿越时空的迷雾, 豁然开朗---原来,正是这位名为“极”的能工巧匠,以精湛的技艺,铸就了这件不凡的戈器。 最后“成都”两字是置用地的名称,即铜戈使用的地方为成都。

“成都”作为地名,较早见于20世纪考古发掘的战国文献之中或战国文物之上。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内出土的竹简本《南郡守腾文书》中提及了两次“成都”。该文书作于公元前227年,说明在此之前,成都作为地名就已为众人所知。通过这件吕不韦戈上的铭文,可以准确推知其制造年代为公元前238年,从而以实物形式进一步证明了文献记载的真实可靠性。这也是目前“成都”作为地名最早的文字记录,对成都得名的由来,以及对成都城市发展史的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虽然近年来在雅安荥经、成都蒲江等地也先后发现了刻有“成都”二字的战国青铜兵器,但唯有这件刻有准确的纪年。 (记者万天月/整理)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