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槐花树“老顽童”和“少女心”走进佛光岩金色的告别秋日余温锦绣田园老家的“狗不理”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98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0-11

老家的“狗不理”

芦长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天津名小吃“狗不理”包子 资料图

在我小时候,就常常听父亲说起“狗不理”包子。那年,父亲刚从宝鼎矿区探亲回到东北。那时候,母亲、两个姐姐、弟弟还有我,都住在阜新矿区,我们还没有迁居到大西南。那天一大早,父亲就和我们说要让我们吃一顿牛肉大葱馅的包子。

经过父亲、母亲和姐姐的一番忙碌,包子出锅了,一家人吃着热气腾腾的牛肉大葱馅包子,比过年还高兴。父亲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就摆出一副吃过见过的模样说:“要是让你们吃上一回‘狗不理’包子,还不知道要美成什么样子。”我连忙问他什么是“狗不理”包子,父亲说那是天津一道传统名小吃,从清朝咸丰年间起,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中华老字号之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从此,“狗不理”包子便在我的脑海里深深扎下了根。

多年前,我和妻子坐上攀枝花到北京的列车,去看望在北方上大学的儿子,有了这样难得的机会,遂顺路来到了天津。从和平路到滨江道逛了一上午,肚子早就咕咕叫了,突然就想起当年父亲给我说过的“狗不理”包子。既然“狗不理”就在眼前,哪能错过这千载良机。我赶忙用手机找到了它的具体位置,和妻子一起打车前往。

不料,进门一看,店内人满为患,食客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我们在那里等了大约二十分钟,一屉热气腾腾的“狗不理”包子便端了上来。打开笼屉,一股扑鼻的香味从中散发出来。八个造型精致的小包子静静地躺在笼屉里,面皮雪白,晶莹剔透,形如宝塔,透过包子皮就能看到里面的馅儿。

我和妻子先后夹起包子放进嘴边,异口同声地赞叹道:“嗯---真香啊!”顺嘴一吸,一股汤汁让人满口生津,怪不得天津人常说:“到了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那就等于没有来过。”这话一点也不过分,一笼吃罢,我俩意犹未尽,于是又要了一笼。等第二笼包子上来后,我慢慢地咀嚼着。“狗不理”包子果然名不虚传,味道极其鲜美。

我们结过账,午餐的人流高峰已过,见食客们已然不多,妻子忽然提议说,是父亲向我们介绍这一美食的。父亲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来到攀枝花就再没有回到老家,一直到去世。我们还是再买一笼屉带回去吧。

归途,两天一夜的火车行程,我唯恐包子会变质,特意向餐车服务员说明了情况,将包子寄放在了餐车的冰柜中。返回攀枝花,我们将那笼包子放置在了父亲的坟头,以表慰藉。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