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南航苏州附属中学勤杂工临聘合同制工作人员的录用公示”获披露,该公示信息显示,一名24岁物理学研究生拟被聘为该中学勤杂工。此事引发网络热议,部分为之点赞的网友认为,高材生去当勤杂工,是对职业的平视,潜心从基层做起,是健康、积极、向上、客观的人生态度。
一边是勤杂工,一边是物理硕士,看似根本不对称,却偏偏对上了号。尽管就业门不当户不对,近年来时有出现,如博士生报考社区工作者,某华大学生卖猪肉……每当出现“落差式”就业,总有人为之鼓掌叫好,言必称自由择业,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是值得鼓励的择业观。然而,点赞的背后,果真是择业接地气吗,更符合社会价值观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毕竟,高才能与低职位非普遍,仅是社会中的个例而已,不能以偏概全。
首先,从择业的自由性来说,每个人都可选择行业,在相对满意的岗位工作。但是,虽满足择业自由,但自己真的满意吗?能够坚持在此岗位吗?更为最重要的是,在极不对称的岗位,能够实现人生价值吗?或许这个单位很热门,勤杂工待遇很不错,也可能卖猪肉能赚得更多,从收入来说, 足以与其他行业媲美。但是,仅以收入而论的就业,满足了金钱的同时,却失落了人生追求,难以两全其美,总是留下无尽的遗憾。
其次,从人才的使用来说,需要人尽其才、才尽其能、能尽其用。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必须要用到关键处,安放在支点上,才能发挥应有功效。倘若偏要放在刀背上,要砍要劈使不上劲,如何展现其功效呢?如此,才能便难以体现,作用就不能发挥,寒窗苦读学业有成,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而,既然是人才,就要展现才能,在匹配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再者,从国家层面来说,人才总是不够用,特别是高端人才。如果高端人才都去低端就业,谁去研究尖端技术,谁去操作尖端设备,高质量发展如何保障呢?如果都为赚取收入,放弃自身专业特长,从事普通人的岗位,国家的战略怎么实现呢?所以,就业要讲求匹配,有才有能最好就别占据普通岗,让普通工无岗可就。
就业虽有自由性,但不能随意自流。正确评估自身才能,既要体现择业愿望,又要考虑国家需要,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找准就业定位,触到人生价值的燃点,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