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仍需要巴金坚守50年的补鞋匠全国唯一 中子铺细石器考古博物馆开馆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000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0-25

现在,我们仍需要巴金

——“致敬大师·巴金”系列活动在成都举行 

实习记者谭悦文/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2024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为纪念和缅怀巴金先生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邃的思想内涵,10月18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的“致敬大师·巴金”系列活动在成都巴金文学院举行。此次系列活动包括以纪念巴金为主题的作家书画展、“巴金文学精神”座谈会、“四川作家欢迎回家”活动三大主体活动,从不同角度带领大家走进巴金的作品和精神世界,近距离感受巴金的人格魅力和文学风采。

巴金肖像

巴金侄子李致(前)来到现场观展

巴金纪念馆内景

巴金纪念馆内复原的巴金上海故居会客厅

家与《家》

在书画展上,可以看到贾平凹书写的“前辈典型大师风范怀念巴金”,金庸书写的“巴金先生是我最钦仰的文学家,他的作品给了我很多的教导与启发,不但在艺术上,而且在人格上”,吉狄马加书写的“让瞩望者相信一切生命都因爱而美好”等作品。据悉,本次书画展汇集了李敬泽、陈彦、刘亮程、徐则臣、杨牧、白描、马识途等众多文坛大家的书画作品60余幅。90岁高龄的“人民艺术家”王蒙还特别为本次纪念活动亲自写下“想念巴金”四个大字。

当天,经过提档升级,焕然一新的巴金纪念馆重新开放。纪念馆内“百年激流大师风范---巴金文学人生展”“伉俪情深---巴金与萧珊的爱情”“友谊之树---巴金友情”“永远的怀念---巴金乡情”主题展及《巴金作品全集》专题展会陆续在此开展,通过巴金照片、手稿、作品、生前所用实物的展示,结合展板图说,深度还原巴金波澜壮阔的一生。此外,展厅内还全面复原了巴金在上海故居会客厅里的装潢布置,让参观者沉浸式体验巴金创作和生活的情景。

据介绍,巴金文学院是国内唯一一个以巴金名字命名的文学机构,是四川文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成立以来,已有400多位中青年作家签约,从中可以感知四川文学的生生不息、前程浩荡。

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阿来在该系列活动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表示:“四川现代文学有一个非常壮阔的开端,曾经有两个留学法国的青年(李劼人和巴金),接受了各种文学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教育和洗礼,精神上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和冲击,回来后用这些知识反观现实,书写那个时代,一落笔就是鸿篇巨作。李劼人创作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上下册)》,巴金创作出《家》《春》《秋》激流三部曲。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四川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巴金姓李,名尧棠,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传统的家庭里,家族兴旺。他曾在《我的幼年里》提到:“家庭里,有将近二十个是我的长辈,有三十个以上的兄弟姐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

家庭虽然富庶,但旧式大家庭的气氛是沉闷的,所沿袭的传统很大程度上是对新一代青年的压抑。巴金的大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哥名叫李尧枚,是李家的长房长孙,他头脑聪慧、成绩优异。父亲去世后,他不得不独自撑起整个长房门户,一边是对自由的渴望,一边是必须维持的旧有生活方式,使得李尧枚成了新旧夹缝中的双面人。在巴金眼里,大哥一会儿是旧家庭里暮气十足的少爷,在跟弟弟们谈话时又是一个新青年。大哥不断在两种生活方式间摇摆内耗。

出于对大哥遭遇的同情,也出于对封建制度的抨击,巴金开始以曾经生活的大家庭为原型创作小说《家》,大哥则是《家》中觉新的原型。巴金希望能用小说打动大哥,拯救大哥于水火。但遗憾的是,大哥并没有像《家》中的觉新一样活下来---1931年小说还在报纸上连载时,巴金却接到来自成都老家发来的电报,由于一些原因,大哥尧枚离开了人世。

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的良心”

大哥去世后,三哥李尧林主动承担起了养家的重担。那时李尧林已从燕京大学毕业,进入南开大学做英语老师,为了供养这个11口人的大家庭,他每月节衣缩食,把自己大部分薪资寄回四川老家。1945年,由于长期的压抑和劳累,42岁的李尧林罹患癌症。巴金将他送进医院,第二天他就在医院去世了。巴金时常感叹三哥因贫困致死:“你像一根火柴,给一些人带来光与热,自己却卑微地毁去……你不愿惊动别人,但你却播下了爱的种子。”

三哥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根植在巴金心里,化作巴金的品格,他曾在给好友冰心的信中说:“你说起‘名人之累’,成天做不必要的事。我也一样。活着做‘名人’实在没什么意思,才争分夺秒讲几句真话。”

他还时常拿自己的稿酬帮助有困难的读者和亲友,把大量藏书捐给北京图书馆、现代文学馆等。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巴金在四川出书,全都不要稿酬,出版社多次和巴金协商,最后巴金同意用稿费来帮助青年作家。出版社为他翻洗照片,他却亲自到邮局寄送翻洗费41元1角钱。

活动现场,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梳理了巴金在长达八十余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在创作、评论、翻译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领域卓越的贡献,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的深远而独特的影响。“巴金从不隐藏他的创作根基和文学倾向。他说: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他说:我爱一切从土里来的东西。他说:把心交给读者。”

在施战军看来,鲁迅的硬气和巴金的自剖,现代文学史上这两种执念情态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现代人格传统,“是一直活着的精神资源,也是永远在场的文学教育。”

巴金曾说:“人只有讲真话,才能够认真地活下去。”

当代作家、文学教育家白描面对采访时说:“巴金的身上有着对现实世界深入的思考,他的思考不仅有对现代社会,包括教育、法治等方方面面,还有着对自我的审查和剖析,巴金的深度和彻底性是很多知识分子达不到的,这个精神尤为重要。”

由于敢讲真话,巴金也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的良心”。

我们依然需要巴金

现在,巴金写作时面临的时代已然远去,但巴金对人生的思考、探索,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仍是一代又一代人可以继承的精神财富。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吉狄马加表示:“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他的作品见证了‘五四’以来整个20世纪中国的风起云涌。他的作品给人带来温暖,影响着青年人投身革命,鼓励年轻人争取自由,他的文学创作和他本身的人格,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现居成都的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唐一惟表示:“巴金关注人性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文学观念,以及不懈追求真与善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作家,给予了一代又一代人以力量和方向。巴金不仅是四川文学的一面旗帜,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一生致力于文学事业,对国家和人民都有着巨大而深沉的爱。”

2003年,巴金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这样写道:“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激情,点亮多少人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