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程欢悦刘丁源)“善待老人和小孩,妇女儿童要保护。”“节约资源不浪费,爱护公物齐称道。”……在眉山市丹棱县乡村,各具特色的村规民约条款清晰、内容详尽。这些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的规约,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喊得答应”的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群众自治、保障群众权益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有些地方,由于村规民约的制定程序不透明、群众参与度低、条款不切实际等问题,这样的村规民约往往被贴在墙上无人问津。
把村规民约从无人问津的“墙上纸”变成发展治理的“测量尺”,丹棱县有自己的“巧思”。2022年5月,《丹棱县开展“把群众喊答应的村规民约”试点工作方案》出炉,该县齐乐镇梅湾村、仁美镇桂香村、杨场镇古井村、张场镇万年村、顺龙乡幸福村5个村先行试点推开。
为切实做到能把群众“喊得答应”,该县要求各试点村从程序上、内容上和执行上下功夫,修订形成务实管用、“把群众喊答应”的村规民约,助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首先是程序反映群众参与,村规民约制订和修订,包含“征集民意、拟订草案、提请审核、审议表决、事事公布”5个步骤,群众要全过程参与;其次是内容顺应群众需求,村规民约内容必须接地气、紧跟治理难题,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做到“户户知晓”“户户认同”“户户签字”,体现群众意愿;最后是执行呼应群众监督,村规民约的执行要公平公正,严格逗硬奖惩,执行情况每年向村民会议报告,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全过程参与,群众监督执行。
“新的村规民约出台后,由于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大家一改往日对村务事不关己的态度,对参与村内活动有了积极性,有项目要落地,各组还会激烈竞争,再也没发生过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因为‘鸡毛蒜皮’小事而阻工等现象,村里一片和气,发展也欣欣向荣!”丹棱县杨场镇古井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宋建国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获得者,他说有了群众认可并认真执行的村规民约,乡村发展进入快车道,乡风文明也不断激浊扬清,基层矛盾越来越少,需要自己出面调解的事情也越来越少。他笑言自己基层调解员的身份面临“下岗”。
现如今,“喊得答应”的村规民约已经从试点村走向丹棱全县,该县50个村(社区)均按照上述原则和方法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群众认可的村规民约,并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了‘喊得答应’的村规民约,基层党组织彻底摆脱了‘管村治村无抓手’的窘境,广大乡村也一举改变‘村民自利心不齐’的局面,全县‘五美乡村’建设也更进了一步。”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