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开到第七届了。场馆内,客流熙熙攘攘,谈生意、扫微信、聊合作;场馆外,各种推介会、研讨会、交流会不断,持续释放“进博热度”。
七年来,进博会的“用户”黏性越来越强,这是怎么做到的?来进博会现场走一走,就能找到“密码”。
每年都在“进化”
每年的进博会,都有新变化,都在不断进化。这种进化,首先体现在展品上,前六届进博会上,近2500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亮相。第七届进博会又“上新”400多项。小到一粒药,大到一架电动飞行器真机,各种首展首秀令人目不暇接。行走在进博会,总能让人眼界大开。
其次体现在展区设置上。在已有的食品及农产品、汽车、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等展区基础上,第四届进博会首设集成电路专区,第五届进博会首设人工智能专区,第六届进博会着力打造创新孵化专区,第七届进博会首设新材料专区……透过这些展区、专区,可以观察到新质生产力的成长路径,触摸到高质量发展的脉搏。
今年,从GE拆分出来的能源企业GE Vernova首次以独立公司身份亮相第七届进博会,带来了“亚洲首展”的直接空气捕获技术(DAC)模型、“中国首秀”的碳捕获解决方案(CCS)模型,助力中国绿色低碳转型。
接受记者采访时,GE Vernova燃气发电服务中国区总裁许欣佩戴着进博局颁发的七年“全勤生”徽章。
“几天的时间里,GE Vernova集中见到了很多发电企业和省级政府代表团。通过面对面交流,我们能很快了解到中国市场的最新趋势,这对跨国企业在华发展至关重要。进博会不止是一个达成交易的平台,更是一个高能级的开放平台、交流平台、合作平台。”许欣说,GE Vernova已做好准备参加第八届进博会。
“转化”能力越来越强
“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强大的转化能力,使得进博会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进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各展商铆足了劲推出各种首发首展。医药展区也是进博会转化能力最强的展区之一,这里展出的新药,有的几个月后就能在中国获批上市。
依托进博会平台,中国与欧美的新药获批“时差”不断缩短,有的甚至能“抢先”一步。
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旗下的罕见皮肤病药品圣利卓家族皮下注射制剂今年3月率先在华获批,早于美国、欧盟和日本。今年9月,法国药企赛诺菲的明星产品达必妥慢阻肺病新适应症在华获批,相较欧盟和美国,中国审批用时最短。丹麦药企诺和诺德宣布,本届进博会首展的胰岛素周制剂诺和期将于今年11月底在中国上市,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基于中国市场的积极反馈,很多跨国药企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高皓廷表示,未来五年,将持续加大在华研发投入。
制度创新持续“深化”
在服务保障方面进博会持续“上新”:海关新增“简化部分产品参展相关证书要求”的举措;出入境管理部门开通12367出入境服务进博咨询专线;上海26个主要口岸设置119个进博会服务专窗和专用通道。
许多进博会期间的创新举措固化下来成为常态化制度,如海关允许展品在展后结转到特殊监管区、支持常年保税展示交易。这些制度创新,优化了营商环境,支持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文物艺术品专区是进博会最具艺术气质的展区。有别于一般货品,文物艺术品的“入境之旅”更加复杂。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近年来深度参与进博会与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的“台前”与“幕后”,依托制度创新,推出了涵盖海外文物艺术品通关、入境、仓储、展示、交易、交割、结算等环节的“一站式”服务。
统计显示,第四至第六届进博会,文物艺术品专区吸引39家次参展商参展,促成136件文物艺术品成交。进博会场外,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联合交易体2022年启动,并于第七届进博会期间举办了新的拍卖专场,为文物艺术品交易“浦东模式”再添新样本。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环中表示,依托进博会和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上海自贸区将推动“文化+科技”“文化+商业”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目标是到2028年进出境文物艺术品货值累计达2000亿元。
进化、转化和深化,体现了进博会的旺盛生命力。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智库中心主任李清娟说,进博会的影响远不止于展会本身,其溢出效应已深入到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等各个方面,日益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