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承诺 44年传承“古蔺花灯”铁路供电段有对“神仙眷侣”中法专家共话四川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018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1-15

一句承诺 44年传承“古蔺花灯”

袁玉华 唐洁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日,2024年第三季度“四川好人榜”名单揭晓,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蔺花灯代表性传承人谢建刚上榜“诚实守信好人”。

今年51岁的谢建刚,是泸州市古蔺县永乐街道德付村一组村民。谢建刚的祖父精通花灯技艺,一辈子传唱花灯。祖父离世前,嘱托谢建刚的父亲要把花灯传唱下去,把老祖宗的技艺传承下去。谢建刚和父亲40余年花灯唱词不绝于口,坚持作品质量精益求精,传授技艺分文不取,用心用情践行传承古蔺花灯文化使命与诺言,以“要逗要笑、要拽要闹、要唱要跳”的表演风格赢得民众喜爱。2021年11月,谢建刚被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花灯(古蔺花灯)的代表性传承人。

古蔺花灯展演赛 均为资料图

参与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谢建刚的扮相

20 岁的我守住了对父亲的承诺

永乐街道具有悠久的唱花灯历史,被定为花灯之乡,谢建刚在花灯的熏陶中长大。

谢建刚的祖父和父亲都精通花灯技艺,他从7岁起就跟着父亲唱花灯,“唱花灯时,锣鼓、唢呐震天响,看的人多,热闹得很,所以我就爱上了唱花灯。”父亲常常手把手地教谢建刚唱花灯的动作、花灯唱腔和唢呐吹奏方法等,叮嘱他要把老祖宗的东西传承下去。

年幼的谢建刚始终牢记父辈们的殷殷嘱托,暗暗许诺一定潜心学习技艺,把花灯传唱下去。

谢建刚13岁那年的一天,有一户人家办喜事,邀请谢建刚父亲他们去唱花灯。当时,谢建刚年龄虽小,但唱得很卖力。父亲让他登台表演婆媳关系的唱段,他融入自己的思亲情感,引人入胜,感慨万千,让一些年轻子女幡然醒悟,表示应当善待父母公婆。

“唱花灯是爷辈传下来的技艺,我答应父亲要将花灯传承下去,这是我的承诺。13岁那一年,我真正体会到唱花灯的快乐,也从那一刻起我更加爱上唱花灯,不仅要传承,更要发扬光大。”谢建刚感慨地说。

天有不测风云,1993年,20岁的谢建刚出了一场车祸,右手被撞伤,无法干重体力活。唱花灯的时候,有好事的群众嘲讽说:“手都这样了,还唱啥花灯?”身体的创伤没有让谢建刚一蹶不振,但是周边人的冷嘲热讽让这个年轻小伙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养家糊口怎么办?花灯还继续唱吗?两个问题困扰着谢建刚的同时,祖父和父亲的嘱托也反复出现在他的脑海。“20岁的我没有那么多社会阅历, ‘不能毁在我这一代’这个想法,是让我坚持把花灯唱下去的原因。”谢建刚回忆道。

经过不断的努力,谢建刚的花灯唱得越来越好,他曾在中央电视台表演3次,参加全国非遗项目展演2次。2021年11月,谢建刚被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花灯(古蔺花灯)的代表性传承人,这一唱就是44载。

“20岁的我守住了对父亲的承诺,也守住了我对花灯的热爱。”谢建刚说。

愈挫弥坚,古蔺花灯成为国家级非遗

古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古蔺花灯艺术,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挖掘措施。

2013年,古蔺县第一次筹备对古蔺花灯进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相关部门和花灯爱好者对此都非常重视,县“非遗办”将花灯班所有人带到成都,找了专业文艺团体的专家指导,从舞蹈编排到唱腔唱词,从服装到道具都进行了新的设计。但是,申遗表演结束后,所展示的古蔺花灯被评审专家们否定了,原因是现代味太浓,没有原汁原味的“土味”。

“当时内心很难过,抱了很大的希望,感觉错失了很好的机会,也觉得对不起祖父和父亲。”在第一次申遗失败后,谢建刚深受打击,但他坚信好事多磨,没有放弃古蔺花灯申遗之路。他根据评审专家反馈的建议,带领古蔺花灯班在县“非遗办”的指导下,按照继承、创新、传承的要求,将传统的花灯流程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呈现出“备灯”“择期”“参灯神”“翻折子”“辞灯神”等程式性的特点。

“我们坚持‘土老旧’的原则,选择马锣、钹、大锣、堂鼓、拂尘、蒲扇、蓑衣、草帽、草鞋等乐器和服装。”谢建刚认为,既要传承,又要创新,在坚持“土老旧”原则的同时,坚持“纯手工”的原则,制作和绘画灯具(牌灯、八面灯、莲台灯、桃儿灯、荷花灯、鼓鼓灯)等,还坚持“接地气”的原则,在花灯唱词中融入古蔺山歌的元素,精心编排角色与队形,带给观赏者无限的审美趣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2014年11月,古蔺花灯成功通过评审,申报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几经摸索,为古蔺花灯传承铺出路子

10月28日上午,谢建刚又一次来到古蔺县永乐中学,教授学生们花灯表演和花灯制作。

古蔺花灯申遗成功后,给谢建刚及花灯班子带来更多的勇气和信心。对此,谢建刚也在不断思考,古蔺花灯不能只是一部分人在学习和传承,应该寻找更好更优质的传承载体和传承方式。于是,他想到了运用校园的力量传承花灯文化。

从2014年开始,谢建刚在永乐中学开设了花灯艺术课程,每周上两节课。没有教材,他便找老师帮忙将口述的信息编辑整理成课本。为了寓教于乐,他把学生的一些行为规范编进了花灯唱词里,比如“父母打工好辛苦,娃儿学习要用功”等。学生兴趣浓厚,谢建刚就组织学生成立了一个花灯表演队,学校还专门让两位舞蹈老师配合谢建刚编排舞蹈动作。永乐中学花灯队不但在学校表演,还走出校门到县、市、省里演出,参演的《晒花灯》荣获泸州市第四届“群艺舞蹈大赛”二等奖。

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热爱花灯艺术,谢建刚运用网络的力量传播花灯文化。他于2020年开设了个人抖音账号,以“贺年祝福”“赞勤斥懒”以及传播公理公德等为主要内容,将党的好政策、干部的好作风、群众的好做法传播到千家万户。截至目前,该抖音账号吸引粉丝13.7万,已发布古蔺花灯作品530多个,主要作品有 《老来难》《花灯喜迎二十大》《花灯唱廉·廉润初心》等,其中《传统唱词》合集播放量6302.2万次,《乡村振兴》合集播放量568.4万次,《正能量宣传》合集播放量166.4万次,将党的好政策、干部的好作风、群众的好做法传播到千家万户。2023年9月,谢建刚被评为古蔺县“蔺州好人”。

一辈子的“非遗”情缘,44载的技艺传承,是对父亲一句允诺的坚守,是对古蔺花灯的真挚情感。如今,谢建刚年过五旬,依旧每日练习古蔺花灯、外出表演花灯,坚持用精湛的技艺、不变的质量,做古蔺花灯的“守艺人”,弘扬花灯文化,绽放古蔺花灯的时代之花,正在为古蔺花灯这朵非遗之花在世界绽放而努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