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工业总产值迈上万亿台阶 再造一个“工业德阳”眉山天府新区:追“新”逐“质” 跑出发展“加速度”绵阳安州:“乡村产业运营官”赋能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仁寿301名农村劳务“经纪人”参加能力提升服务活动德阳新增62家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四届数字经济投融资机构四川行在雅安举行7家供应链企业落地 宜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提速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020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1-18

眉山天府新区:追“新”逐“质” 跑出发展“加速度”

赵会陈世涛 文/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四川新筑智能工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致力于智能工程施工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与应用

四川莱福德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改造升级的全自动生产线

“星瞰河山”数字化平台已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等行业

随着新质生产力成为各地谋篇布局的高频词,一场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深刻变革正在眉山天府新区(以下简称“新区”)持续推进。

在这里,每一家企业都在奋力拼搏,每一条赛道都充满机遇。“四化”赋能专项行动如火如荼开展;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培育机制不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攀登的步伐铿锵有力……

眉山天府新区以其独占优势的区位,乘着成眉同城化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机遇,正推动新质生产力不断“上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创新驱动 点燃新质生产力“新引擎”

“这就是我们的‘天府粮仓’数字化平台,涵盖了耕地保护、土地经营、种植监测、社会化服务等板块。”日前,在新区大数据监控平台前,卫星技术专家组正在通过“天府星座”系列卫星回传的数据,对新区全域的农业进行监测,赋能天府良田、良种、良机、良技、良农、良策。

该平台由新区培育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环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导搭建。自2020年成立以来,该公司从无研发部门、无研发人员,一步步成为如今年研发投入可达3000万元, 超60%员工为技术型人才的科技研发型企业,迅速抢占航空航天赛道,陆续研发发射“天府星座”东坡01-10号卫星,完成第一阶段组网,构成全国首个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卫星星座。

截至目前,“天府星座”已面向全国提供超过100余次遥感数据支撑,服务项目数十个,创造卫星遥感应用产业产值已达5亿元,为新区新质生产力植入了新引擎。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环天智慧的发展正是新区向“新”而行的体现。不仅如此,在传统行业,新区追“新”逐“质”,正全面加快“智改数转”行动。

通过改造升级全自动生产线,四川莱福德科技有限公司将原本需要几十人流水线操作的生产线,缩减为仅需几人,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还提高了产品的精准度,确保产品质量更加稳定。

智能终端显示、“互联网+”远程数据共享、5G实时数据传送……四川新筑智能工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致力于智能工程施工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与应用,自主研发的智能装备制造产品逐步通过测试,走向市场。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新区突出传统与新兴双驱动,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不断探索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之路。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引领下,新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优化布局 构筑现代化产业新图景

近年来,眉山天府新区深耕卫星产业领域,将其作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着力打造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三大完整产业链,致力于建设“西部卫星应用产业高地”,引领电子信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今年,计划再发射4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1颗雷达卫星,投资建设智算中心,打造具备区域影响力的产业创新策源地。”眉山天府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已经开启了围绕卫星应用领域大力开展资本招商及产业投资的“星”征程。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量形态跃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历史机遇的交汇“宠溺”下,新区明确深耕细作“1+2”现代化工业体系,抢滩布局“2+6”数字经济发展赛道,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集聚了先进制造企业200余家,现代服务业企业8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6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100余家,取得授权专利2500多件,集聚院士2人、专业技术人才3万余人……

向“新”而行,向“高”而攀,眉山天府新区点燃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深化改革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从环天智慧出发,到中国西部卫星产业园,从一家企业发展为一个产业……目前,卫星产业已成为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新区成功踏上“星”赛道,实现了面向卫星遥感产业链上游企业提供卫星运管服务、地面测控站租赁服务;面向卫星遥感产业链中游企业提供数据产品服务、卫星运管服务;面向卫星遥感产业链下游企业提供多行业业务场景应用服务的卫星运营能力。

成绩的背后,是新区深化改革,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努力。

构建政府统筹协调机制、金融支持服务机制、对外开放协作机制、人才引育机制……近年来,新区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出政策、搭平台、强扶持,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驱动作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优化企业服务机制,新区加快实施企业培优三年计划,从政策、要素、资金等各方面针对性帮扶企业激发潜能;完善配套设施,建成投用全省门类最齐全的市民服务中心,推进电网建设攻坚三年行动,强化地、水、电等各类要素保障;开展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吸引高层次人才,深入实施技能人才培育行动,集聚院士2人、专业技术人才3万余人;深入推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改革,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量身定制50亿元的储能等产业引导基金,参与组建四川省区域协同基金、工业基金等,联动资金近200亿元,专门用于支持优质项目落地;制定出台多项扶持政策,每年拿出上亿元“真金白银”为企业发展“加油”……

一项项针对产业创新主体的务实举措不断落地落实,为“新质”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