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雅复兴村茶山

茶农在茶山上采摘茶叶

童云祥(右)指导徒弟手工炒茶

洪雅茶产品参加四川国际茶博会

茶叶行业职工技能比赛在柳江古镇举行

洪雅举办的“瓦屋春雪”春茶制茶技能比武现场

童云祥(前排中)与茶艺培训班学员合影
又到了11 月的一个周末,童云祥和徒弟祁健伟早早来到位于眉山市洪雅县柳江古镇上的繁华地带,搬出电炒锅,摆上茶食,挂好招牌,师徒俩分工明确,一人在锅前翻炒新鲜茶叶,一人在摊后用茶叶制作茶豆花、茶冻等饮食,不到一刻钟时间,两人身边便围满了驻足观看的游客。
“姑娘,你这豆花,都是用茶叶做的吗?”“师傅,好厉害,直接用手在锅里炒茶,不烫吗?”游客们的啧啧称奇,对于师徒俩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既有一种满足感,更有一种使命感!”徒弟祁健伟坦言,自己是在茶艺培训班上,结识了现在的恩师,且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通过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培训和制茶技能比赛,逐渐提高制茶技艺。学有所成之后,祁健伟靠着悟性将茶叶研磨成粉,研发出多种跟茶有关的茶点、茶酿等茶食,在当地大受欢迎。
洪雅县茶园面积30 万亩,绿色有机茶认证面积2.7 万亩,年产干茶3.85 万吨,年综合产值83 亿元。全县约有茶农10 万名。近年来,洪雅立足当地特色茶产业,以建会聚人、培训育才,竞赛比武,劳模引领等为切入点,持续在茶叶种植、加工、品质等环节提升茶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以“匠心”打造兴业特色茶产业,推动茶产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建会 劳模引领助推茶叶工会启航
“希望茶叶行业工会联合会引领职工创新创造,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将茶行业职工打造成一支具有茶文化传承意义的产业工人队伍!”去年12月,洪雅县茶叶行业工会联合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举行,来自该县60余个茶企、茶农代表齐聚一堂,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茶叶行业工会联合会领导班子。
洪雅茶叶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前,当地早已成立县茶叶流通协会,由四川雅雨露茶叶公司董事长、省级劳动模范付志洪担任会长。“让茶农加入工会组织,保障茶农的合法权益,提升茶农的生产技艺和专业素养。”诸多好处,让付志洪觉得成立茶叶行业工会联合会刻不容缓。
至此,在茶叶流通协会及省劳模等多方推动下,洪雅茶叶行业工会联合会应运而生。成立以来,联合会会员已有300余人,并陆续开展了多期技能培训班、多场劳动技能竞赛和茶企职工健康体检、安全生产等宣传活动。
“我们举办的制茶工匠班就专门邀请童云祥、付志洪等制茶大师现场授课,通过培训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茶、会喝茶、能做茶。”洪雅县茶叶行业工会联合会主席沈卫超表示,开展“匠人”培训活动以来,已培育制茶能手60余人。
搭台 比武提艺培育茶产业人才
比赛场内,炒茶锅有序排列。选手们用双手在温度最高达300℃的锅面上下翻飞、左右旋转,瞬时锅内茶叶“翩翩起舞”。娴熟的制茶技艺引来众多游客观摩,淡雅的茶香四溢整个赛场。
2024年6月,由洪雅县承办的2024茶叶行业职工技能比赛在柳江古镇举行,来自成都、乐山、雅安及眉山东坡区、丹棱、青神等产茶区县共28名选手,同台竞技进行手掌上的“较量”,洪雅选手成绩不俗,多人获得大赛一、二等奖。
不同于其它赛事,本次制茶比赛,既是洪雅县权威的制茶比拼赛事,也是茶人展示“看家本领”的最佳舞台。同时,也将进一步提高洪雅茶叶加工水平,推动制茶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提高当地茶品牌市场影响力。
请进来,也要走出去。今年4月,由洪雅县4名手工制茶选手组成的眉山代表队远赴广元,参加川渝茶叶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并斩获团体一等奖。“这次比赛吸引了川渝及浙江杭州地区50支队伍、20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可以说规格高、难度大,获此荣誉实属不易。”洪雅县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队中的两位选手文国平和龚瑶是师兄妹,龚瑶还是一名退役的残疾人游泳运动员、洪雅“十大感动人物”。师兄妹二人默默苦练手工制茶,先后前往雅安、成都、杭州等地专业学习,互相交流、共同切磋提高技艺。
一次次比赛的锤炼,为洪雅茶叶制作人提供一个展示技艺的平台,达到了培养一批茶产业专业技能人才,激发茶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活力的效果。
创新 匠心营造“泡”出大事业
“童老师,有没有刚刚做好的茶叶?明天给我寄几斤嘛!”最近,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洪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川种雅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童云祥总是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每隔几天,他就从位于洪雅县一个小山村的家中,驱车半个多小时来到县城,统一为茶友们发货。
今年50岁出头的童云祥,从小便跟着父辈采茶、制茶,练就了一身手工制茶的本事。“制茶分为四步,杀青、揉捻、提毫和挥锅。大约40多分钟,一锅手工茶便可以炒制完成。”在传承和借鉴的同时,童云祥还想方设法创新。过去,父辈通常在杀青后,将茶叶取出晾冷再进行揉制。童云祥改进工艺,后续整个流程都在锅中完成,手不离茶、茶不离锅,不仅节省了制作时间,成品还具有香味好、耐泡的特点。
2022年起,受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总工会等单位邀请,童云祥先后到12个乡镇,累计为300多人传授手工制茶技艺。去年,洪雅县委人才办组建“老川茶工匠班”,童云祥担任班长,承担起区域性手工茶技能培训、交流、研学和推广的责任。
离童云祥非遗手工作坊30公里外的四川雅雨露茶业公司,技术人员李华勇还在劳模创新工作室里一遍遍地品尝新出的茶叶。
“公司的有机茶都是在海拔1800米高山上栽种,跟平坝种植的茶比无论在温度、环境、技术上都有很大区别。”李华勇介绍,公司经过3年的摸索,在当地栽种了“茶叶中的土鸡”老川茶,并在管理和茶品工艺上不断创新。“引进了国外的管理模式,茶园不打药不施肥,既不破坏环境,又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有了好原料,也要有好的加工技术。在制作红茶的过程中,加入了乌龙茶的摇青技术,产品香气高,口感醇和,更吸引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借鉴台湾“东方美人”乌龙茶制作技艺,结合洪雅本地品种和市场需求,改良为红茶工艺,其产品“瓦屋美人”一经面世便大受市场欢迎。
“为满足年轻群体需求,如何降低绿茶、红茶的苦味,是公司将来创新的方向。”李华勇兴奋地说。
作为四川省第二大产茶县,一代一代的茶人致力于制茶技术的传承和创新。洪雅县将围绕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求,以手工茶工匠班和劳模工作室为抓手,继续深化茶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探索政府部门服务茶行业的新模式、新路径,推动茶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助推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