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是灯火阑珊处的相逢。每一段记忆,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人那事,都将在遗忘中被重新拾起。
我近日搬家,清理旧物。-张1993年4月11日出版的《四川工人日报》和一本1996年4月的《四川工人日报》特约通讯员证再次进入视野,我又一次把它们轻轻地放入了百宝箱。
说起这张旧报纸,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那是1993年3月26日,我的原工作单位成都锦华制药厂在大礼堂召开大会,表彰抗生素分厂提炼合成车间43岁的工人瞿旭东成功攻克了技术瓶颈。当时的厂长王修立将23600元奖金颁发给他,并当众宣布聘任瞿旭东担任抗生素分厂合成车间主任。
表彰大会后,我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用方格稿笺纸一个格子一个字,工工整整地将这件事写成新闻稿。单位政治处主任审核后,在稿子左上角空白处签下“经审核,情况属实,请刊发”的字样,再盖上单位政治处公章。我接过稿笺纸,立即将其对折,装入早已准备好的信封里,在信封左上角的六个邮政编码方格里填上数字,在邮政编码下方,写上“成都市一环路东三段31号四川工人日报社编辑部(收)”的字样,跑步到镇上邮政局,贴上邮票,投进邮筒,又跑步回单位,投入到工作中。
4月11日下午,我正在车间干得热火朝天,突然看见政治处主任手拿一份报纸来到跟前,我以为他是来检查工作的,不曾想他却猛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说道:“你小子真行,居然上报了,而且还是头版头条!”话音未落,他就把手中的报纸递了过来。来不及擦掉沾满药粉的双手,我接过这份沉甸甸的报纸,迅速展开。
由我撰写的《工人瞿旭东获奖两万元》这条百余字的新闻居然上了报纸头条。当天下班后,我迅速脱去工装,将这张报纸对折,放进上衣口袋,连蹦带跳地向家的方向跑去。
一回到家,我就把刊有自己所写文章的报纸拿给妻子看。她看后激动地说:“我老公真有出息,还上报纸了!”妻子一边解下腰上的围腰,一边说:“我去买点卤菜,今晚我们来庆祝一下。”
三个月后,一纸调令将我从基层一线调到机关办公室,当上了政治处干事。1996年4月,四川工人日报社给我颁发了《特约通讯员证》,有了此证,我采写新闻的劲头也更足了。后来,由于在机关读报和写作的时间比较多,我又陆陆续续地发表了多篇新闻稿件。
2009年12月,我脱产到重庆参加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系统地学习了《新闻工作方针》《新闻工作原则》《新闻法律法规》《新闻职业道德》《新闻传播知识》等课程,经过严格的考试,终于获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成了一名实实在在的新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