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州)先进技术研究院
渔子溪公园
中国轻工工匠学院
举办“悦来酒城”泸州市2024年秋季赴高校招聘活动 均为泸州高新区总供图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优势,决定竞争和发展的优势。2024年,泸州国家高新区(以下简称“泸州高新区”)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发展理念,依托《泸州高新区产业人才十五条》,持续推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频共振”。拧紧引才、育才、留才的人才工作链条,为“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层次人才集聚区、高品质生活体验区”夯实人才基础。
泸州高新区总规划面积218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10平方公里,先后荣获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等16张国家级名片。今年,泸州高新区以打造云贵川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创新驱动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新质生产力引领区为指引方向,创新引才模式。目前,高新区人才总量达到6万余人。
聚焦产业所需 壮大产业人才队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泸州高新区大力实施“双招双引”。对标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领军人才招引政策,鼓励多形式、多渠道引进人才,成功引进120余名顶尖人才,高端人才164名。重点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园区主导产业,进一步深化“酒城人才集聚”行动,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院引所工作。2024年,泸州高新区借助北京大艾骨骼机器人、长江机械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零部件等新落地项目对人才的吸附作用,和园内现有企业对人才、技术攻关的需求,牵头举办“悦来酒城”泸州市2024年度下半年秋季校园招聘电子科技大学专场,引进集聚各类产业急需人才8000余人。与此同时,以人为本的惠企举措同步推进,在创业扶持、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就医等方面提供全过程、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服务,为园区企业引才增加了“底气”。
泸州市驰腾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泸州高新区骨干企业,通过引才政策收获了百名人才。“高新区人才政策很完善,聚焦我们产业所需,经常组织对口高校招聘活动,我们引进的人才基本都是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在财务、生产、品质、仓储等方面给驰腾带来了很大的提升。”行政经理李全磊希望园区能坚持引才政策,并表示:“驰腾给予人才的待遇薪资远超行业标准,高新区为我们引来人才,我们得好好留住人才。”
聚焦作用发挥 建强技术技能平台
泸州高新区全力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州)先进技术研究院打造创新示范标杆,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哈工大等高校合作。今年,长江机械等企业获准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大了高端平台对上申报力度。
泸州高新区面向企业精准发力,针对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紧缺岗位,对接匹配优质资源,实现科技创新与人才驱动双向奔赴。现已打造高新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中电(泸州)人才中心、中国轻工工匠学院等3个产教融合平台,建成国家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与电子竞技产业人才基地1个(中国电子(泸州)产业园)、省、市大师工作室3个,推动泸州高新产业发展产教联合体成功获批四川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名单。创新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加大“学习型车间”“厂中校”建设。引进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四川三河职业技术学院,累计入驻师生1万余人次,与豪能科技、成像通科技、禾苗科技等园区20余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我们电子信息、机械、新能源方面的学生很受企业欢迎和认可,就业率显著提升。”据四川三河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校区助理校长骆书红介绍,产教融合,校企资源互补,定向培养。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匹配,企业为学生提供在‘校门口’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机会,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手工作。“三河已向园区输送技能人才逾千人,今后会加强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产业急需紧缺工匠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与高新区的共同发展。”
今年,中国轻工工匠学院实训基地建成投用,开展电工、智能制造、品酒师等培训8期,培训1700人次。中电(泸州)产业园累计开展数字信创、企业经营管理等培训20余期、培训5000余人次。一批批的职工通过以上培训快速提高了工作技能和个人素质。
当前,以泸州高新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职业院校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产教融合机制正在向阳而生,日趋成熟。计划到2025年,泸州高新区将集聚2万名以上技术人才。
聚焦人才关切 优化服务生态
2024春节前夕,泸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肖刚深入一线看望慰问拔尖人才。这是高新区班子成员一对一服务专家人才的礼遇制度。“高新区经济技术蓬勃发展、对人才需求真诚渴望、尊重和包容,各项人才政策有温度且落地有声。”泸州豪能传动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马怀琳切身感受。
周兵源是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2023年作为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来到高新区。“高新区最吸引我的是对人才无微不至的关怀,从个人发展到衣食住行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保障。”周兵源说:“我上班时,窗外是渔子溪湖山一色的美景,下班后我能在爱琴海购物中心享受都市的喧嚣。有奋力拼搏,也有诗和远方。”
2024年,泸州高新区兑现人才及平台各类补助资金近900万元。走访慰问专家人才60余人次,协调解决人才子女入学、就医等事项100余项。成功争取机械工程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园区,更好地实现了人才自我培养。
未来,泸州高新区将坚持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加快汇聚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探索实施“周末工程师”、“候鸟型”人才,“人才池”计划,不断扩大园区人才“朋友圈”,靶向精准引才。为“持续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着力增强园区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