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真给力,没想到我们的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感谢你们,为我们103名下岗职工追回了243万余元经济补偿金!”12月20日,古蔺某煤矿企业职工李女士谈起古蔺县总工会主动介入,帮他们追讨经济补偿时激动地说。
原来,今年9月,古蔺某煤矿企业因证照到期依法关闭,涉及103名职工的赔偿问题。闻讯后,古蔺县总工会及时主动介入,几经协商,将职工经济补偿金额从每月2280元/人调整至4480元/人,成功为职工争取到了2434800元的经济补偿金。
这是古蔺县总工会创新打造“一站式”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平台取得成效的一个生动体现。
去年以来,古蔺县总工会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法治为主”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工会枫桥”工作体系,促进劳动领域矛盾纠纷及时高效化解,让“工会枫桥”在古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站式”化解 打通职工维权服务“最后一公里”
当职工遇到劳动纠纷时,该找谁?去哪里找?这个关系到职工权益的重要问题,在古蔺县有明确的回答。
“这些年,我们力推‘新时代工会枫桥’规范化建设,用好用活‘一函两书’制度,充分发挥事前监督作用,打造‘一体化’‘一站式’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平台,助力职工依法维权。”古蔺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家旺说,今年9月底,以古蔺县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为中心,在经开区、建筑行业、酒类行业、乡镇(街道)、重点企业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分批次对全县846名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实施全覆盖培训;在8月至9月开学季和元旦节、春节期间,联合人社、住建、应急等单位,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展劳动法律监督集中排查,对存在风险隐患的企业及时发出提示函、意见书,有效防范劳动法律风险。
古蔺县总工会建立健全“六个一”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一体化”“一站式”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和调度化解平台,建好劳动争议咨询、协商、调解、仲裁、审判、援助、后期跟踪服务机制,促进“商、调、裁、诉、援、执”全链条、闭环式处理,打造“一体化”“一站式”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平台。
“我们还依托工会驿站等阵地,为广大职工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提供‘管家式’法律服务,打通职工维权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李家旺说,他们依托区域内已建成的“蔺工之家”、“司机之家”、重点行业企业法律援助工作站等服务阵地,通过设置普法角、让工会法律服务信息“上墙”、建立“云调解”平台等,为职工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劳动争议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职工满意率达到80%。
实现数智赋能 促进线上线下职工维权“双融合”
有处可寻,也要有人可帮。古蔺县总工会加快拓展“工会+社会组织”合作共建平台,协同开展各类服务职工工作,提升服务质量。今年9月底前,与金兰花普法志愿者协会、古蔺县律师协会、古蔺县企业和职工安全生产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联系引导(委派)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法治宣讲、心理咨询、帮扶救助、法律援助等生活性、生产性及权益保障性服务,打通为职工维权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让职工维权少跑腿?古蔺县总工会依托工会智能法律服务“一张网”,实现数智赋能。
实践中,古蔺县总工会依托全总建设的工会智能法律服务系统、全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平台、“12351”热线等,建立工会劳动领域矛盾纠纷“一系统归集、大数据互联、全链条化解”平台,让网络化运行、数智化管理、信息化支撑为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赋能。今年9月底,平台实现覆盖辖区内80%以上的工会组织和职工,促进线上线下职工法律服务“双融合”。
结合工作实际,古蔺县总工会积极组织召开劳动争议多元化解部门联席会议,促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配合,依托“工会+法院+人社”工作机制,逐步扩大工会智能法律服务覆盖面;持续推进依靠“工会+法院+人社”工作机制对劳动领域矛盾纠纷实行动态监测,发现问题,主动介入;调解中通过“调解+援助”工作机制,从源头上化解职工与企业间的矛盾,降低职工维权成本,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023年至今,古蔺县总工会共受理职工(农民工)维权案件149件,涉及职工834人,共为职工(农民工)挽回各种经济损失达4201.59万元。
“工会干部‘多跑路’,职工维权就会‘少跑腿’!”面对下一步工作,李家旺充满信心地表示,他们将坚持不断创新,开拓进取,聚焦职工群众所急所盼,助推构建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新格局,用“工会枫桥”架起职工群众的“连心桥”,为古蔺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