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运动会
“天原工匠”职工职业技能竞赛
李海/文 宜宾天原集团公司供图
近日来,随着专题培训班的如期举行,天原集团公司以产改赋能高质量发展渐入佳境。这是该公司把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宜宾市“4+4+4 产业发展”战略决策和公司“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制定《天原集团公司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期间产改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公司聚焦传统氯碱主业和新能源锂电材料和化工新材料产业等现代产业体系的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产业工人队伍在公司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力量、创造效益的中坚力量、创新驱动的骨干力量,分类分层帮助职工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更多行业拔尖的技能大师、本领超群的“天原工匠”、精通业务的专业人才,着力培育建设一支具有天原特色,与中国百强企业相匹配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扎实推动公司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寒冬时节,让我们一同走进天原集团公司,去探析公司在产改中打造“三大引擎”、畅通“三个渠道”、搭建“三大平台”、完善“三项机制”的经验,去领略高位推进产改的天原新篇章。
培根铸魂 奏响政治引领“最强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天原集团公司全力打造“三大引擎”,为产改工作奠基铸魂。
党建引领明方向。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必须全面加强党对产改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决策部署在公司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改革伊始,公司党委明确要求。
---积极落实产改领导责任。制定《天原集团公司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方案》,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为副组长的产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产改工作的部署要求,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抓总、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
---积极落实产改政治责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职工,依托职工书屋和党建活动室等,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增强产业工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创新实践党员与骨干“双培养”模式。加大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发展党员力度,把劳动模范、技术骨干、优秀员工吸引到党组织中来,把工人党员培养成公司经营管理骨干,提高工人党员比例。
思想教育凝心聚力。
---着力提高产业工人的思想理论素养。通过微党课、读书沙龙和大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聆听劳模故事、弘扬劳模精神”等主题宣教活动,团结引领广大产业工人立足新时代,再创新业绩。
企业文化筑同心。
---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组织开展职工运动会、文化展演和读书活动等,坚持把“远见引领、创新为本、善集大成、追求卓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生产管理中,深化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2024年,公司产业工人队伍党员年增长率达到1%。积极选树和培育各级劳模先进,目前,公司已培育选树全国劳动模范2人,省部级劳动模范13人,市级劳动模范10人,首席技术能手15人,技术能手19人,技能标兵32人。
畅通渠道 培育创新创造“生力军”
人才是驱动发展的第一要素,天原集团公司着力畅通“三个渠道”,深入推进落实人才强企战略。
---畅通“引才”渠道。成立高端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引进人才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与公司两个“一体两翼”战略转型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引进培养、考核、激励机制,聚焦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需求导向,围绕重点领域储备专业人才,面向校园和社会“订单式”培养人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畅通“育才”渠道。注重强化产业工人队伍技能人才培育。组织开展“天原工匠”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培养选拔32名技能标兵;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广泛开展一专多能、导师带徒、结对帮扶等技能提升活动;坚持分级培训,对高技能人才、核心和紧缺生产人员,开展专业培训、交流培养和挂职锻炼;坚持分类培训,以岗位需求和能力差距为导向,开展新员工入职培训、管理岗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等,培养储备各类人才。
---畅通“用才”渠道。公司制定《员工职位体系管理办法(暂行)》《专业技能序列职位职级评审管理办法》等,推行技能、技术、职能、管理“四线”职业晋升发展通道,构建“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并建立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完善不同岗位员工可在领导干部管理序列和非领导干部管理序列的相应职位转换发展的职业规划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的用人机制,促进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价值激励机制。
平台赋能 弹响技能提升“主旋律”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新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天原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创新工作,搭建“三大平台”,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效能力、数智转型效能。
---搭建“多元化”创新创效平台。高度重视劳模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目前,培育有1个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个五一巾帼创新工作室和2个市级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为激发员工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效平台。建立完善《群众性管理创新活动实施管理办法》,开展省级市级公司优秀QC成果、质量信得过班组、“五小”活动和合理化建议“金点子”等评选活动,设立梯次奖励标准,对获得创新成果荣誉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最大限度调动产业工人队伍参与公司创新创效的热情。近两年来,公司被评为四川省职工“五小”活动先进单位,公司下属马边无穷矿业有限公司电炉车间和宜宾天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被评为四川省职工“五小”活动先进班组,《马边无穷矿业有限公司黄磷炉的炉眼结构》和《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聚氯乙烯厂氯乙烯合成精馏残液提纯工艺开发》被评为四川省职工“五小”活动优秀成果。
---搭建“全方位”技能竞赛平台。坚持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的办赛理念,构建以市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为引领、集团级竞赛为示范、二级公司竞赛为主体、基层单位岗位练兵活动为基础的技能竞赛体系。今年以来,公司系统开展劳动竞赛、“五小”活动、岗位竞赛等各项竞赛活动200余项,覆盖5000余人次,组织优秀员工参加四川省工业和信息技术技能大赛、宜宾市第一届建筑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云南省首届女职工创客(创新创业创造)大赛等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
---搭建“全员化”素质提升平台。大力实施“五型”班组建设行动,创建“学习型、安全型、质量型、节约型、和谐型”的“五型”班组,为产业工人搭建成长发展平台。自2021年实施班组建设行动计划以来,始终坚持“以班组长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班组全员能力提升为基础,以班组建设竞赛为牵引”的工作重点,在公司范围内培育了50个科学化、标准化的“五型”班组,选树出24个“金牌”班组新标杆,提升了基层班组整体管理水平。
权益保障 唱响美好天原“幸福歌”
“全力完善‘三项机制’做好权益维护和服务保障,让产业工人安心暖心舒心,才能使产业工人队伍改革持续发力,改革效能才能凸显。”在产改部署会上,集团公司领导掷地有声。
---完善民主管理机制,提升产业工人“归属感”。公司制定了《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厂务公开实施办法》,构建起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从制度上保证产业工人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公司职工代表120人,其中2名职工代表进入了公司监事会。这项制度实施以来,按规定公示公开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预算及全年业务支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名单、人事任免等内容,实现职代会建制率、厂务公开建制率达到100%。坚持把涉及公司经营管理、员工切身利益等重要问题和重大决策措施提交职代会审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包括工资集体协议、女职工权益保护、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职业病防治为主要内容的专项集体合同等内容。组织开展“聚合力促发展”优秀职工代表提案征集等活动,进一步调动职工代表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的主动性积极性。坚持在常态化整治“微腐败”中发挥职工民主监督作用,充分发挥职工民主监督在公司“六位一体”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完善薪酬分配机制,提升产业工人“获得感”。坚持技能导向激励机制,薪酬分配向高技能人才、生产一线核心骨干和技能竞赛获奖人员倾斜,确保以高薪育工匠,高技能匹配高收入。压实“工效联动”,强化月度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向基层单位和一线职工倾斜,职工扎根一线、钻研技术的氛围不断强化。对在技术比武中脱颖而出的技能人才给予奖励并纳入工会关爱慰问范围,极大地提振了职工学技能、强本领的信心和动力。
---完善权益保障机制,提升产业工人“幸福感”。积极推动五险一金、职工带薪休假、住宿交通、工作餐、职工健康体检、工会福利等各项职工福利待遇落实,共享公司发展成果。不断深化职工之家建设,举办“我为职工群众办实事”活动,改善职工办公、餐厅、休息等生产生活条件,不断优化职工工作生活环境氛围。推动基层单位打造2个省级“妈咪宝贝屋”和2个省级“最美女职工阅读点”,为女职工身心健康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坚持做实做响“四季送”活动,开展“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活动,让职工真切感受到工会的关心关爱。坚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和履约检查,开展“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及时关注职工队伍思想状况,有效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行而不辍,砥砺前行。天原集团公司将持续打好产改“组合拳”,打造产改新标杆,让产改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为“一体两翼”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力,在践行“美好生活创造科学奇迹”的企业使命过程中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