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是篇卷首语 母亲的腊肉陪伴是最深情的孝顺行走绵竹狮舞龙飞迎新年诗书伴我又一年等待雪花(外一首)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059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1-03

母亲的腊肉

黄太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每年过年前,我总会想起母亲做的腊肉。母亲做的腊肉,肥肉膘厚,瘦肉红亮细嫩;食之,肥肉肥而不腻,瘦肉易嚼化渣,肉香浓厚,真是心中“小时候的味道”。

母亲的腊肉香,源于她做腊肉时所用到的主要原料---猪肉,是母亲一手养大的猪制作而成。

从单位退休后,原本该好好安享清福,可母亲闲不住,在居住的老家小镇上,一边担当共同生活的子女及孙辈的“后勤部长”,一边喂养生猪。母亲养猪,主要是养大后宰杀供自家食用。

一年四季,老家的猪圈里,都有两三头大小不一的猪,母亲珍视这些猪,悉心喂养。每年二三月间,母亲便从市场上买来二三十公斤重的猪仔来喂养。煮猪食是母亲每天都要做的“功课”。为备猪饲料,母亲常常去地里忙活,帮助播收红苕、玉米、小麦,常常用背兜从地里背回苕藤、南瓜、青菜,再将红苕、苕藤、南瓜之类用刀宰碎备煮。

每天清晨,母亲便一边为儿孙们做早餐,一边给猪煮猪食。母亲将宰碎的红苕、苕藤或南瓜倒进煮猪食的大锅里,煮至半熟,便掺进玉米粉或麸子、米糠,搅拌均匀,再煮熟透。待温度适合猪吃时,加温水适当稀释过后,母亲便将猪食倒进猪圈里的食槽。见小猪们吃得狼吞虎咽的样子,母亲脸上便充满了满足感。到了中午和晚间,母亲则将剩下的猪食适当加热后再喂给猪吃。

见母亲喂养这些猪十分辛苦,我们兄弟姐妹曾多次劝说她放弃养猪,可母亲总是笑笑而已---猪,照养不误。无奈,儿女们只好轮流协助母亲做些养猪的活儿。

那会儿,流行各种配合饲料,许多养猪人家、养猪专业户纷纷用配合饲料喂猪。我告诉母亲,咱们要养猪,也该配搭喂些配合饲料,三四个月或者稍长时间就把猪仔养成肥猪了,何苦要喂养八九个月,时间长又不划算。

母亲青睐传统,她说:“猪,是养肥的,不是催肥的。”还告诫我:“凡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去做,操之过急要不得。”

腊月前后,猪圈里的猪仔变成了一百多公斤重的肥猪。母亲便雇人将肥猪赶进屠宰场宰杀,再按猪的不同部位分别做成腊肉、香肠等过年腊味。

待腊味稍干,母亲点燃柏树桠枝,覆盖上谷壳,慢慢烟熏腊味。经过两三天的熏制,腊肉、香肠等,不仅色泽更纯正,味道更是上乘。等到腊味熏制好后,母亲便将它们高高地悬空挂于墙上,四面通风透气,腊肉、香肠较长时间都保持着原味。到了惊蛰,母亲就把没吃完的腊肉、香肠都包裹好,放入腌咸菜的坛子里进行“保鲜”。

到了腊月二十八九,母亲就开始煮腊肉、香肠等腊味。“煮腊肉时,先用大火,待水沸腾后再用小火慢慢煮。”母亲解释说,这样煮的腊肉,肥肉瘦肉一起好切片,不掉渣。除夕日,母亲把腊肉切片放进盘里,摆得整齐有序,放入锅里一蒸,不一会儿,整个房间里都氤氲着腊肉的浓香。吃团年饭时,母亲制作的腊肉,年年都是兄弟姐妹和侄辈们的最爱。看见大家吃得美滋滋的样子,母亲脸上的笑容灿烂成了一朵花。

团年饭后,到了在外地工作的儿女陆续离家之时,母亲又取出些腊肉、香肠,连同她的牵挂,让我们各自带回去。

如今,母亲离开我们已近20年。逢年过节,母亲制作的腊肉,那一股特别的香味,我也只能去记忆深处寻觅。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