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源自身边 创新人人可为重塑人体“枢纽” 这位骨科“木匠”不简单与山沟为伴的29 年石油路高空“舞者”一个较真的安全“吹哨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你支持“禁”还是“放”?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062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1-07

灵感源自身边 创新人人可为

——记成都供电段何跃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杨怡马爱民记者雷琰文/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工作室召开技术研讨会

“创新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创新人人可为,课题和项目就在大家身边,也一定要回到你们的身边。”在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供电段何跃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经常能听到负责人袁玉昌对工作室成员语重心长的教导。

记者了解到,何跃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成都供电段“复兴号”品牌阵地,现有成员49名,均为具备丰富工作经验、较强创新意识和核心能力的基层铁路干部职工,主要负责开展铁路供电系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攻关、经验交流等工作。“2016年成立以来,工作室一直聚焦现场难题全力攻关,突破不少难题。在众多成果中,‘优化青白江变电所电源相序’是工作室勇攀高峰的‘代表作’。”该项目由袁玉昌牵头,数名铁路一线职工参与,是全国铁路首次在运行牵引变电所进行的电源相位改造。“改造后进一步提高了成都北编组站供电质量,为畅通中欧班列作出了积极贡献。”

项目中的成都北编组站是宝成、成渝、成昆及达成线4条干线的联接点,也是中欧班列开行的重要集散地,现日解编量约2万辆。由于当时设计受限,当设备需要检修或应急处置时,需将成都北编组站全站停电,对铁路运输造成了干扰。为此,工作室拟通过改变青白江变电所电源相序来解决这一问题。“最初提出这个想法时,质疑声不绝。因为风险太大了,全路都没有在运行变电所进行此类改造的先例,更何况还是在枢纽地区。”据袁玉昌回忆,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与同事坚定地表示:“每个‘第一次’都很难,但总要有人去探路。当初宝成铁路电气化改造时,也是我们段前辈率先攻克难题,创造了全国第一台移动变压器,他们当年都能干成,我们现在更应该干成。”

为推进项目扎实落地,袁玉昌带领着工作室成员们一遍遍地研究电路图纸,静下心来琢磨改造方案,一次次地勘查、计算、推导,不断假设,不断推翻……经过反复调试与验证,历时近两年,终于成功啃下这块“硬骨头”,完成全路首次在运行变电所调整相序的重大任务。“换相后,除站场本身作业需要停电以外,其他设备检修、应急都不会造成编组站停电。”

近年来,成都供电段大力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工作室成员参与现场生产组织全过程,及时收集各项需要研制的攻关课题,全年按照集中培训、攻关研讨、验收成果等“三步走”对项目进行全流程推进,不仅确保工作室日常正常运行,也激发工作室成员创新创效的热情。该工作室近两年共计17项创新成果获奖,其中两项成果获2022年四川省职工“五小”活动优秀成果,2023年全国铁路职工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二等成果奖,党内立项攻关共计攻克55项课题,在期刊杂志上发表科技论文共计34篇,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果7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成果一项。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