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月7日《工人日报》报道,汕头澄海区总推动工会驿站智能化改造升级,通过智慧赋能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笔者认为,工会驿站要与时俱进“学会成长”,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回应职工群众期待,满足户外劳动者需求,使提供的服务更多元、更暖心。
如今,工会驿站通过合理布局,连点成线、因线成片,覆盖更广范围、服务更多职工,已经成为不少城市街头的一道风景,能全天候风雨无阻地为职工群众提供各类服务,备受欢迎、大受好评。为之鼓掌的同时,我们要着眼长远清醒地看到,工会驿站同样面临“成长的烦恼”: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它的设施设备还能继续胜任服务之责吗?如何才能保持如初见般的魅力?如何能持续拥有高人气,成为不褪色、不消失的风景线?
笔者给出的答案是:学会成长。工会驿站“一见可用”,但它不仅仅是“一间屋子”---既是工会服务职工的前沿阵地,又是联系职工的神经末梢,是服务站点也是展示窗口。因此,它不能停留在“一建了事”的层面,固守“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而要朝“一键便捷”的方向努力,真正让职工群众享受到科技进步的好与妙。驿站功能不是简单地做加减法,而是因地、因人制宜,恰到好处。
工会驿站该如何成长?
首先,要用“成长的眼光”来规划设计。立足于当下,服务于当前,谋划于未来。让工会驿站“活”起来,不单指进出使用的人多,也指为它留足成长的空间,突破惯性思维“老一套”,练就高质量服务“新招数”。比如建筑结构以环保材料为主,功能布局灵活易变等。
其次,要用“成长的计划”来回应关切。既然是神经末梢,那便要敏锐地关注社会新事物新潮流,关心职工所思所想所愿所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成长计划”---怎么成长、成长什么、成长哪儿,应当进行充分调研、综合衡量,毕竟驿站是为了服务职工而成长的。
再次,要用“成长的实招”来完成升级。可以预见,将来的工会驿站,解决“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实际问题是基础服务,智能化是升级服务。升级未必要一体推进,标准不一定要完全统一,可先行试点、精准校正、逐步推广,有先有后,最终实现“共同成长”。
“学会成长”的工会驿站,能带给职工群众不一样的体验,谁会不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