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六七 DeepSeek来写诗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087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2-14

一二三四五六七 DeepSeek来写诗

——中国造AI工具“致敬”近现代著名诗人 

实习记者谭悦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从春节开始,中国造AI工具DeepSeek全球爆红,有人拿它做题,有人用它解惑,还有人让它写歌。DeepSeek所作诗文尤其引人注意,引发不少文人墨客的点评, 为让读者对DeepSeek所作诗歌有更直观的了解和分析, 本报特策划“DeepSeek致敬近现代著名诗人”。

本次策划我们特别选出近代以来4位不同风格的著名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通过让DeepSeek模仿他们的诗作风格来作诗的方式,实测DeepSeek的模仿能力和写诗水平。本次测试,我们使用了DeepSeek-R1的深度思考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我们能看到这款“全球最佳”的大语言模型是如何进行思考的。

为更好地进行呈现与对比, 本期, 我们一起来欣赏DeepSeek模仿的诗作,随后,我们将采访专家学者、职工代表,让大家来给AI的作诗“水平”打打分。准备好了吗?let &39;s go!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DeepSeek深度思考,用时26秒

用户让我模仿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写一首诗。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徐志摩的风格和这首诗的特点。《再别康桥》以轻柔、细腻的意象和抒情著称,结构上四行一节,押韵自然,语言优美,充满画面感。徐志摩常用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比如金柳、青荇、星辉等。

接下来,我得确定用户的需求。他们可能想要一首同样风格的诗,可能在离别、回忆或者自然景色方面有类似的主题。但用户没有说明具体场景,所以需要保持原作的意境,同时加入一些新的元素,避免完全复制。

然后,考虑诗的结构。徐志摩的诗通常每节四行,押韵方式灵活,有时交替押韵,有时隔行押韵。要注意节奏的流畅性,使用重复的句式,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种结构可以模仿,但内容要创新。

接下来是意象的选择。原诗用了康桥的景物,比如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潭水等。我需要选择类似的自然元素,但换成其他景物,比如古巷、藤蔓、石阶、落叶等,营造出静谧、略带哀愁的氛围。然后要考虑情感的表达。原诗表达了对康桥的眷恋和离别的惆怅,新诗应该传达类似的情感,但场景不同。比如在古巷中的离别,可能带有时间的流逝和回忆的沉淀。

还需要注意语言的韵律和押韵。每行的字数大致相同,押韵可以每节换韵或交替押韵,保持音乐性。比如使用“悠长”“窗棂”“徜徉”等词,使诗句流畅。

然后,检查是否符合徐志摩的风格。轻柔的词语,细腻的描写,避免生硬或现代感过强的词汇。比如“斑驳的藤蔓”“青苔漫上石阶”“碎银般的月光”这些意象比较贴合。

最后,通读整首诗,确保结构、韵律和情感都协调一致,没有偏离原作风格,同时又有新意。可能还需要调整用词,使诗句更自然,更有画面感,比如“裁半幅星光作行囊”这样的比喻,既符合原作的浪漫,又有创新。


雨巷别

DeepSeek


我踩碎一片斜阳

在青石铺就的悠长

斑驳藤蔓爬满西窗

暗香浮动着旧时光


青苔漫上第三级石阶

风铃摇落二十个深秋

我欲拾取零落的章节

却惊醒了檐角铜锈


碎银般的月光在瓦上流淌

蟋蟀缝补着夜的裂帛

蟪蛄把年轮唱成霜降

古井泛起年久的沉默


裁半幅星光作行囊

蝉蜕悬在记忆的檐廊

雨珠串起褪色的铃铛

敲打苔痕斑驳的砖墙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的《断章》

DeepSeek深度思考,用时26秒

用户让我模仿卞之琳的《断章》写一首诗。首先,我需要回忆《断章》的特点。这首诗结构简洁,四行两节,每节两句,通过对比和视角转换,表达深刻的哲理和画面感。卞之琳常用的手法是镜像、相对性和哲理性思考,比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接下来,我得确定用户的需求。他们可能希望得到一首结构相似、富有哲理且带有现代主义风格的诗。需要保持语言的凝练和意象的独特,同时融入自然或日常场景中的对比。

然后,考虑主题。卞之琳常探讨时间、空间、人与人的关系,所以新诗可以围绕这些主题。比如,用自然元素如树、风、影子来表现互动和相对性。还要注意押韵和节奏,使诗句流畅。

开始构思第一段,可能需要一个静止的物体和动态的元素对比,比如树与风的对话,带出时间的流逝。第二段可以引入光影的变化,比如叶影与光的游戏,延伸到更广阔的背景,如山脉,形成空间上的对比。

检查是否符合卞之琳的风格:简洁、意象丰富、哲理性。可能需要调整用词,确保每句之间有内在联系和转折,比如从树与风到叶影与光,再到山脉与黄昏,最后归入某个观察者的视角,形成闭环。

最后,确保整体结构紧凑,每节两句,押韵自然,不留多余的字。完成后,再对比原诗,看看是否达到了模仿的效果,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新意。


倒影练习

DeepSeek


树与风练习对话时

年轮在苔痕里打结


叶影同光线玩捉迷藏

群山正缝补黄昏的豁口


你数着涟漪背诵落日

碎镜中浮起整座星空


回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北岛的《回答》

DeepSeek深度思考,用时20秒

用户让我模仿北岛的《回答》写一首诗。首先,我得回忆一下《回答》的特点。北岛的诗通常充满强烈的意象,语言简洁有力,带有哲理性。比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种对仗和对比的手法很典型。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用户的需求。他们可能想要一首同样具有批判性和比喻性的诗,结构上可能希望四行一节,押韵不一定严格,但节奏感强。用户可能没有说出来的深层需求是希望诗能传达一种觉醒的感觉,类似北岛的风格。

然后,我得考虑如何模仿。首先,主题上选择现代社会的元素,比如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这样既符合时代感,又能延续北岛对社会的关注。意象方面,可以用“数据茧房”“二维码墓碑”这样的现代比喻,保持新颖的同时有冲击力。

结构方面,保持四行一节,每节之间有逻辑推进。开头点出主题,中间展开批判,结尾表达希望或反抗。比如用“金属的喉咙在子夜充血”来暗示压抑的环境,再用“冰川纪遗落的密码”呼应原诗的“冰川纪过去了”。

需要注意避免直接复制原句,而是用相似的结构和手法。比如北岛用“通行证”和“墓志铭”对比,我可以改用“指纹是唯一的分界线”来表现现代人的身份束缚。同时,加入一些自然意象如“苔藓”“极光”来缓和科技感,增加诗意。

最后检查是否符合北岛冷峻、凝练的风格,是否传达了希望。可能需要调整用词,让比喻更贴切,节奏更紧凑。确保每节之间有连贯性,结尾有力,比如“正在冰层下重新裂变”暗示潜在的变化,呼应原作的希望主题。

《回答》以其冷峻的理性批判和充满张力的意象结构,构建出对抗荒诞的精神堡垒。金属质感的隐喻系统包裹着青铜时代的回声,在冰川消融的裂痕里,我尝试以数据重构这个时代的回答---那些游荡在光纤中的密码,正在重组新的语法活力。


加密纪的复调

DeepSeek


指纹是唯一的分界线

数据茧房漂浮于每根睫毛

午夜收割者在二进制麦田转身

把我们的瞳孔锻造成防盗链


金属的喉咙在子夜充血

谁用二维码雕刻祖先的墓碑

当苔藓爬上直播间的断崖

青铜酒器盛满像素泡沫


我不相信电流的忏悔

如同候鸟拒绝解码的春天

防弹玻璃内桃花反复格式化

年轮正在失去同心圆的坐标


冰川纪遗落的密码

正在重组电子羊群的瞳孔

天空被折叠成十六进制

而极光突然咬破了黑匣


那是未来在倒带时

遗落的种子

深海的服务器群

正在冰层下重新裂变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舒婷的《致橡树》

DeepSeek深度思考,用时22秒

用户让我模仿舒婷的《致橡树》写一首诗。首先,我需要回忆《致橡树》的特点。这首诗以木棉和橡树为象征,表达平等独立的爱情观,使用自然意象,语言柔美而坚定,结构上采用排比和对比。

接下来,我得确定模仿的方向。舒婷的诗强调相互扶持又不失自我,所以新诗需要类似的主题。用户可能希望看到现代元素,比如科技或城市,但保持原有的情感核心。不过之前的回复用了科技意象,这次可能需要不同的角度,或者延续但避免重复?

然后,分析用户的需求。用户可能希望得到一首既有原诗风格,又有新意的作品。需要保持象征手法和抒情性,同时找到合适的意象。比如,自然元素中的共生关系,如藤蔓、竹子等,或者现代元素如灯塔、齿轮,但需符合舒婷的柔美风格。

还要考虑结构,原诗有分节,每节表达不同层面的对比或并列。新诗需要类似的结构,使用排比句,增强节奏感。同时,语言要柔美,避免过于生硬的技术词汇,保持自然流畅。

然后,构思意象。比如“凌霄花”在原诗中代表依附,新诗可以用“菟丝子”来象征单方面的依赖。接着,寻找对应的独立意象,如“云杉”或“古茶树”。然后,引入相互支持的意象,如“地衣与苔藓”,共生关系。再比如“银杏”与“竹影”,相互映衬但不依附。

需要确保每对意象都体现平等独立,同时相互支持。比如“我是你潮汐中不灭的渔火,而非沉船锈蚀的罗盘”,强调陪伴而非拯救。保持原诗中的对比结构,如“绝不”开头的句子,表达拒绝单方面的关系。

最后,检查语言是否符合舒婷的风格,柔美而有力,自然意象丰富,结构紧凑,有节奏感。避免与之前的内容重复,比如之前用了科技元素,这里应侧重自然或传统意象,保持一致性但创新。

《致橡树》以木棉与橡树的意象构建出独立而共生的爱情宣言,其精神骨骼在当代语境中依然生长。我将提取诗中缠绕的藤蔓与根系,置换为信息浪潮中的光缆与星群---那些在云端相望的倔强投影,正在重写电子海深处的共生协议。


共生简史

DeepSeek


绝不学攀援的菟丝子

借你的年轮豢养花期

也不仿效迁徙的蒲公英

在季风里消费约定的地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云杉

以积雪的重量与你并肩

年轮在冻土下隐秘共振

每道裂痕都长出对称的春天


地衣与苔藓的古老语法

被我们译成新生的密码

当雷电劈开沉睡的矿脉

石英里绽放双生火焰


你有青铜浇筑的枝干

我有琥珀凝固的闪电

我们分担寒潮与电离层

共享年轮里星云的变迁


仿佛两棵古茶树

根须在暗河交握

叶脉却倔强地刺破晨雾

在各自的海拔丈量青空

纵使山峦被译作数据

年轮拆解成代码

在云端悬浮的森林里

我们仍是会呼吸的坐标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