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瑶:愿做一朵绽放于公路旁的格桑花以爱为翼微光成炬 照亮戒毒康复之路二O二五“中外名家名团”首场音乐会在成都举办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23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3-28

梁瑶:愿做一朵绽放于公路旁的格桑花

实习记者谭悦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2013年寒冬的甘孜州, 海拔4000米的川西高原像被撕开的画卷---绝美的雪峰背后,是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这是梁瑶第一次踏足的公路勘察的现场。她勘察的这条路连接着“世界高城”理塘县和“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稻城亚丁,这条路就是后来被评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公路优秀勘察设计经典工程的S217理亚路。

工作中的梁瑶

梁瑶在2024天府碳中和论坛上发言

风景优美的理亚路 均为受访者供图

在丛林、雪地中徒步丈量

“高海拔地区大家一般会选择开车去,这样有个过渡,比较好适应,但我当时是第一次进行公路勘察,没经验,我是坐飞机过去的。”近日,面对采访,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梁瑶回忆说。“当时有个施工上的问题,急需我去看一下,所以下了飞机我就直奔施工现场,没想到一到现场,我直接因高反蹲在原地起不来了。”

而这场“高反”只是挑战的开始。冬天的理塘到稻城,缺氧、荒凉,数十公里不见人烟。“我们在没有通行条件的地方,靠脚力一步步走,每天都要走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要摸清沿线的全部情况。”梁瑶笑一笑接着说道:“作为女生,我出来勘察时一般都少喝、甚至不喝水,因为怕找不到厕所。”

白天,狂风卷着冰粒,梁瑶和勘测队员一起,在丛林、雪地中徒步丈量,逐一摸排项目路线各比选方案范围内的地形地貌、不良地质等情况;夜晚,整理数据、优化调整路线、准备第二天出外调查的资料,直至凌晨。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梁瑶和勘测队员一起完成了理亚路的勘察。

与艰苦条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沿途的美丽风景,“每转过一道弯、每翻过一座山,呈现在眼前的又是不同的风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看到的是什么。”面对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梁瑶和勘测队员们想到的不仅仅是完成勘察任务,还要为理亚路的设计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环保理念。“从工程的角度想要最快速通行,肯定是走直线过去,但我们为了保护景观,让大家能看到道路两边最美的风景,选择进行人为的绕线。”行驶在理亚路上,你会看到雪山、草甸、彩林各色风光,还有兔儿山、海子山等观景台。如今,理亚路已然成为一条最美的景观大道。

奔波在各条实测道路上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为响应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要求,面对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占全国总量10%的现状,梁瑶带领平均年龄28岁的“娘子军”开启了交通领域“双碳”方向的科技攻坚。

“我们在交通领域做选线设计,主要考虑怎样选线能最大限度减少车辆碳排放。首先,就要算清楚现在的排放是多少。”梁瑶说:“记得研发国内首款公路碳核算软件时,为解决道路运营期碳排放动态监测难题,我们连续数月,每天奔波在各条实测道路上,驾驶不同车型,测试了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低等级道路的车辆碳排放数据,行程数千公里。”

到了算法推理和研发阶段,梁瑶又带领团队在上万条数据中,通过数据回归和公式推导,建立起碳排放和车辆比功率的对应关系,并对比功率进行了海拔、曲线的修正。

“选线的目的就是要选出基于现有的交通机械技术条件下,受道路海拔、坡度等多方面影响,碳排放最少的线路或者最为环保的线路。”梁瑶解释道。也因为这样的坚持,让交通领域碳排放量的计算从“估算”变为精准的“核算”,她和团队搭建的“蜀新绿碳核算平台”成为全国首个全生命周期公路碳排放精准核算平台。

与此同时,梁瑶长期深耕四川山区边坡加固防护领域,并针对四川地区较为常见的破碎岩质高陡边坡,创新性提出“锚墩式主动防护网边坡加固技术”。“普通防护网没得锚索,在拦截掉落碎石时,石头下来很容易直接砸个洞,锚索可以帮助稳定边坡结构,相当于组合受力,网也就更不容易坏了。”梁瑶解释道:“锚墩式主动防护网边坡加固技术不仅抗震性能优异且易修复、易更换,又可以同时对浅表层和深层失稳破坏进行处治,极大地节省了工程的造价。”

当代女性人生光谱的多彩叠加

2022年7月,梁瑶创新工作室成立,团队成员以平均年龄37岁的年轻一线科技工作者为主。梁瑶深知一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因此她十分重视年轻设计师的培养:“作为创新工作室的牵头人、35名技术骨干的导师,我最自豪的不仅仅是获得‘四川工匠’称号,还有看到团队成员在工作中创新、在实践中成长。”

团队建设中,梁瑶独创“三全培育法”,即全周期成长档案、全要素技术支持、全维度创新激励,鼓励团队成员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攻关方向,制定研发计划和个人目标,最大限度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我认为真正的工匠精神,不仅要雕琢工程,更要雕琢人才。”梁瑶说。

随着推理大模型的强势出圈,团队率先接入DeepSeek大模型。 为让团队快速掌握DeepSeek在工作中的应用,她组织了一场内部交流学习活动,“我之前其实没期待有多少人能报名参加,当时就定了个20人的小会议室,后来一看,报名报了快40人,并且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所有人都坐满全程,这让我很是感动。”梁瑶说:“其实大家都在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升自己。”

当看到赤橙黄绿在实验室的光谱仪中交汇,梁瑶想:当代女性的人生光谱何尝不是多重角色、多重色彩的完美叠加?

作为农工民主党党员,四川交通总支副主委,她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搜集反馈社情民意,建立交通基础设施灾害预警“一张图”、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等多项建言献策被采纳,这是她赤色的政治使命感;作为公司技术领军人,她创建了公司绿色低碳交通研究中心,同时带领创新工作室致力于公路、水运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这是工程师献给自然的绿色情书;作为母亲,她与女儿合力用A4纸完成桥梁模型,到学校开展“从蜀道难到蜀道畅”公益科普讲座,让亲子时光充满工程智慧,这是为她小家增添粉色的传承光谱。

回望来时路,梁瑶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科技工作者,她说:“我愿做一朵绽放于公路旁的格桑花,既经得起雪域风霜,又守得住赤子初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