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者不再忧“薪”忧“酬”别让无知撕开个人信息安全的“口子”强化五险一金保障,让外卖骑手更有底气宜宾屏山县书楼法庭巡回审理“进家门”父母护理假如何落到实处?职工上班受伤了,工伤认定由谁申请?攀枝花西区总工会开展法治宣传讲座活动巴中通江县总工会开展女职工普法宣传活动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26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4-01

别让无知撕开个人信息安全的“口子”

张宸菱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日前,一起跨川渝两地、涉万名农村老人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大案在资阳市审理,16人因此获刑。但在案例审理过程中出现了“怪”现象:不论是涉案人员还是受害人,全然不知此行为属于犯罪。一方以为自己只是搞“网络兼职”挣点“辛苦钱”,一方以为提供手机号就能得到礼物是得了“便宜”。

这起令人咋舌的案件,清晰暴露出在筑牢个人信息安全防线中存在的巨大“漏洞”---认知匮乏。因贪图小利,盲目参与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非法活动中,或为一时便利,轻易将个人关键信息拱手相送,酿成财产或名誉受损。此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凸显出加强个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知识与意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与大众对于网络安全的了解掌握逐渐呈现出失衡的态势。在网站注册填写的个人资料,连接公共场所的无线网络,扫描伪装成正常用途的二维码,轻易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等,都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不法分子手段层出不穷,不断利用新的技术方式窃取个人信息数据。但教育与文化水平的不平衡性,对网络前沿技术带来的风险并非人人皆知,导致大多数网民的防护意识具有滞后性,常常等到隐私暴露才后知后觉。

同时,也有公民存在“无所谓”的心态,或认为“防不胜防”便“无需再防”,没有意识到个人信息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性,选择了看得见的蝇头小利。他们未察觉到信息泄露将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危机,甚至当频繁收到各类推销短信、陌生电话时,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仍然随意对待个人信息。这种“鸵鸟心态”,无疑会让个人信息安全防线愈发脆弱。

近年来,为应对日益严峻的个人信息安全挑战,有关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举措。如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净网”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从法律层面持续细化完善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文中提到的这起案件发生后,川渝两地检察机关同步开展普法公益活动,让涉案人员深度参与其中,加大对个人信息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这意味着更多消解“数字鸿沟”的普法宣传送到群众身边,特别是针对农村等重点地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宣传,让每一位公民能清晰认识到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以及泄露信息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需要重视的是,在加强立法监管之外,对自身信息安全的保护,“我”始终是第一责任人。广大公民应持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时刻保持警惕,谨慎对待涉及个人信息的网络行为。别因一时的疏忽和无知,让自己沦为不法分子的“猎物”。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