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轻工赛道复赛在泸州举行
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轻工赛道复赛现场
“蓝焰工匠杯”消防比武竞赛
网络主播技能比赛
养老护理员技能比赛
推进中国西部工匠城建设、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和货车司机建会入会专项行动、举办20余场市级一类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承办一批国省级赛事……这一项项亮眼的成绩,凝聚着泸州工会推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决心和毅力。
自2017年以来,泸州工会深耕“产改”责任田,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产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相关经验在全国、全省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中榜上有名,得到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暨劳动竞赛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受到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如今,在泸州市各行各业,一批产业工人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技能人才身影愈发耀眼。
围绕思想引领 为产业队伍强根固魂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泸州工会积极响应传达学习文件精神,深化“产改”的氛围在泸州愈发浓厚。
“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上讲台、下基层’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泸州兴阳集团相关负责人说,2024年,公司邀请专家授课32次,公司党委班子成员和工会干部带头到一线宣讲党的创新理论12次,组建党员全覆盖轮训班外出研学2次;举办读书分享会、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8次。职工们踊跃参加,热情高涨。
近年来,泸州市劳模工匠宣讲团作为市委宣讲分团之一, 深入生产一线,走进企业、园区、学校。泸州市总工会做强叫响“泸工大讲堂”品牌,全市各级工会围绕“酒城劳动美”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教活动等100多场,覆盖职工超50万人次。2024年,市总工会相继推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劳动和技能竞赛等主题宣传;开设“劳模人物”“泸州最美奋斗者”等专栏5个,在新闻媒体刊发相关稿件500余条次;推动8家企业创办“流动党校”送教上门,教育职工达7000余人次……
思想引领夯实“产改”之基,丰富多彩的宣教形式极大提高了产业工人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
聚焦建功立业 提升职工技能素质
2025年3月1日,泸州老窖“怀玉杯”酿酒技能大赛如期举行,这一连续举办14年的职工赛事肩负着传承与弘扬非遗文化、工匠文化和名酒文化的使命,成为展示职工技能、切磋交流技艺的重要平台。
在泸州,各类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百花齐放”,参与职工数万人次,企业参赛率达90%以上。然而,这只是泸州工会推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泸州工会创新校企双制,加大“学习型车间”“厂中校”建设,为多家重点用人企业培养、输送大量人才。打造“订单式”“项目化”培训模式,开设医药、康养等特色工匠培训班120余期,参与技能培训4万余人次。新增酿酒技术、应用化工等特色专业点30余个,在泸州各产业实现技能培训“全覆盖”。
“近五年,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4.69亿元,净利润422.37亿元,利税816.18亿元,纳税规模位列四川省前十。”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说,这得益于公司扎实有效的“产改”工作促进了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助力公司发展再创佳绩。
在“提质扩面百舸千帆行动”中,泸州坚持“一县(区)一点”“一企一策”,打造一批有亮点、有特点、有看点的示范企业。泸州公交集团“1352”工作体系、四川泸天化“1+12”绩效面谈、四川绿叶制药“三三制”等,这些工作方法已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泸州‘产改’经验”。
目前,全市已遴选入库示范企业182家,这些企业正影响带动更多企业扎根“产改”,形成头雁带群雁,奋楫逐浪天地宽的生动景象。
关心关爱职工 主人翁地位有保障
泸州工会扎实开展“小三级”工会建设三年行动,全市百人以上企业建会率达98%,已建立新业态工会组织493个,吸纳会员7.9万人。
在“强基工程”赋能下,泸州工会持续深化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516份,覆盖职工9.8万人。国有企业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实现全覆盖,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和职业技能评价。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企业与职工共赢的良好局面。
同时,泸州工会积极拓展新业态工会组织服务覆盖面,提升精准化服务水平,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切实感受到了“娘家人”的温暖。“我今年参加了工会举办的庆‘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被‘娘家人’关爱的感觉特别好。”美团外卖骑手小陈开心地说,“平时工会还有联谊活动、技能培训、节日问候,让我们感到很暖心。”
真情服务产业工人。近年来,泸州市总工会发出“一函两书”122份,帮助职工挽回经济损失61.8万元;建立“1+6”联动机制;整合惠民资金400万元,惠及职工2.15万人次;投入资金862.5万元,做实做细帮扶工作……
壮大人才队伍 筑牢产业发展人才基石
“‘产改’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本土化管理干部,他们在技术、网络、财务等关键部门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明德亨电子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产改”激发了职工活力,工人晋升为技师、工程师甚至管理岗位,实现了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2024年12月,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落地泸州;11月,第六届“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在泸州圆满结束;7月,泸州市总工会参与承办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轻工赛道复赛……各行各业的人才通过赛事脱颖而出。五年时间,泸州产业工人新增10万人,全市各类技能人才超46万人,评定白酒、建筑、制造等“七大行业”“泸字号”工匠近8000人,其中高级工匠3138人。
泸州工会围绕全国首个新时代西部工匠城建设,全面搭建技能人才培育“1+N”政策框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线上+线下”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创建国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0个;组建12个职业教育集团,8个产业学院,7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名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南公共实训基地落户泸州。目前,泸州已促成川南四市、泸永江人力资源服务“毗邻协作”。
在智能制造时代,工匠精神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变得更加不可替代,一批批产业工人入选泸州 “工匠之星”“酒城工匠”“酒城酒匠”,由工变匠,蔚然成风。据泸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瑶介绍,下一步,将梯次创建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等高能级平台载体,加强工匠人才选育培引工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深化与重庆市、贵州省多地交流合作,致力于打造产才融合枢纽,共建高技能人才培育高地。
积跬步以至千里!泸州工会在推动“产改”工作中不断出台具有创新性的制度措施,不断探索积累务实有效的工作经验,以点带面、遍地开花,对深化泸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泸州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十分重大和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