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好友”碰头 企业发展“加速”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今年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省总工会召开机关离退休干部情况通报会我省首批社保卡“一卡通”应用事项清单发布四川拟培育一批种子独角兽企业成都三个项目入选国家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四川“村BA”热血回归兴隆湖畔 “科幻”将变为“实景”“云端高速” 景色如画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31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4-09

兴隆湖畔 “科幻”将变为“实景”

记者雷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工作人员正在介绍产品优势  四川天府新区供图


4月7日,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天府国际基金小镇,海康威视的智能工业听诊器、明途科技的智能体数字人、布法罗外骨骼机器人……一系列潮流产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没想到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就在身边。”人工智能领域从业者王仕参观后感叹。

当天,在此举行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体验活动不仅是天府新区科技创新成果的集中亮相,更折射出该区如何以“场景化验证”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将实验室的技术突破转化为可感知的城市图景。

场景创新 技术迭代的“最佳试验场”

“场景创新实践是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举措。”四川天府新区科学技术局成果转移转化处处长聂东表示。

记者在成都科创生态岛看到:咖啡拉花机器人通过亚毫米级精控系统复刻大师手艺;Unitree Go1仿生机器人实现自然语音交互;智能机器人数字讲解员不仅提供详尽的智能咨询服务,还能承担迎宾接待等多重任务;无人驾驶接驳车更是成为一道风景。

“车辆运行平稳,像坐进了未来汽车。”到访的参观者尝鲜体验后说道。

目前,成都科创生态岛围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新能源四个领域打造  “水陆空”应用场景14个,未来还将持续推出的低空城市巡检、 无人驾驶地铁接驳等30余个新场景、50余项新产品,让技术反哺链条具象化、数据赋能机制可视化,成为技术迭代的“最佳试验场”。

改革破局 打通转化“最后一公里”

场景化验证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实践支撑,改革破局则是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日前,位于兴隆湖畔的凤栖谷正式开园。这个采取“科兼工”模式建成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构建了“研发-中试-产业化”一体化的创新型产业生态。同时,根据企业生产需求为其量身定制转化空间,先后吸引傲视无人机、天齐增材、数智传感等高能级企业落户园区。现已初步形成“工业上楼”项目集聚发展态势,成为吸引上下游优质企业集聚的“吸铁石”、拉动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更深层的改革体现在科技服务体系的创新。

天府新区积极引导天府实验室、高校院所发挥优势,提高应用转化类项目产出占比。 一直以来,天府新区将科技政策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核心保障,通过构建全链条政策体系,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系统性支撑。2023年10月,四川天府新区出台成果转化20条。截至去年底,该政策共计为520余家新区企业发放补贴7100余万元,有效助力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随着成都市首批场景需求---2025天府新区兴隆湖区域20个科技创新应用场景的发布,以环兴隆湖区域发布首期科技成果应用场景清单,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无人驾驶、智慧交通等领域,帮助科技企业精准匹配市场、拓展合作渠道,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未来,在兴隆湖畔,将有更多的“科幻场景”变为“产业实景”。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