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核动力领域的追光者工作标准就是零误差平凡岗位不凡人“花椒鸭”的传承之路弧光  “打飞的”的时代即将到来,你会乘坐吗?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31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4-09

“打飞的”的时代即将到来,你会乘坐吗?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泸州市纳溪区总工会惠民帮扶中心 李小波:

如果“打飞的”时代真正到来,在技术成熟、安全可控且价格合理的前提下,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尝试这一新型出行方式。因为它能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3类“痛点场景”---生死时速的医疗救援、跨城通勤的时间焦虑、极端天气的出行瘫痪。

至今我还清晰记得2024年10月8日,我的亲舅舅突发心梗,但距离最近的纳溪区人民医院驾车需38分钟,最终因错过最佳抢救时间留下后遗症。若当时有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医疗网络,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

总之,当“打飞的”能以可承受的成本解决不可承受的时间损耗或生命风险时,理性与感性都将驱使我拥抱这一变革。正如20年前人们质疑网购,10年前怀疑扫码支付,或许未来某天,我会习惯说:“走!打个‘飞的’,泸州机场15分钟后见!”

重庆市沙坪坝区融媒体中心 赵杰昌:

“打飞的”不仅是出行方式的改变,也能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如果条件允许,我会乘坐“飞的”的。

在大城市,早晚高峰堵车严重,通勤时间也很长。若能“打飞的”,就能轻轻松松避开拥堵,缩短通勤时间,提高出行效率。当前,低空旅游已成为新热点,我们可以乘坐空中“飞的”旅游,在观光赏景、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享受全新的出行体验,拥有美好的诗和远方。可以说,这些独有优势,都是坐车、乘船等交通工具无法媲美的。

当然,空中“飞的”除了做好安全工作,还要科学合理规划飞行路线,充分借助各种科技手段,为旅客带来更舒心的旅游体验场景。以亲民的价格和一流服务,吸引更多市民愿意为“低空消费”掏腰包。

内江市资中县太平镇人民政府 汤飞:

笔者认为,“打飞的”兴起的“东风”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加持。科技发展使低空出行领域“百花齐放”,锐意造“车”、安全出“车”、吸引乘“车”多管齐下、齐头并进,让“打飞的”从梦想慢慢变为可操作的构想,最终照进现实。这是能“飞起来”的最关键基础。二是政策支持。工信部等联合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支撑和保障“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等安全高效运行。广东明确支持广州等城市开通市内和城际低空客运航线,杭州、合肥等地纷纷出台发展低空经济的政策方案,既是引导,又是鼓励,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全过程保驾护航。三是需求旺盛。短途出行、出游及物流运输需求一旦被激发、开发,将为低空经济提供客源、商机,有助于拓展交通覆盖领域,丰富交通出行方式,缓解地面道路拥堵。作为个体来说,当然希望有机会体验一下。

不过,“飞的”的安全性还需要持续增强,除了技术升级、设备改进,相关部门应细化“低空交通规则”,各方共同努力,为乘客、为相关企业、为本行业长长久久地系好“安全带”。

兴文县总工会 黄瀚:

就我个人而言,如果安全得到充分保障且成本趋于合理,我非常愿意尝试乘坐“空中出租车”。

首先,我对新科技总是充满好奇。能够亲身体验这种革命性的交通方式,感受城市的不同视角,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其次,效率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对于某些特定场景,如紧急事务、跨城或机场接驳,“打飞的”能节省大量时间,其价值不言而喻。

然而,兴奋之余,理性思考也必不可少。安全是悬在“打飞的”头顶的首要问题。技术的成熟度、电池的可靠性、空中交通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驾驶员(或自动驾驶系统)的资质等,都需要经过极其严苛的验证和监管。在安全得到权威认证和公众信任之前,大规模推广是不现实的。

此外,初期的成本、噪声污染、起降点的规划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也都是需要解决的现实挑战。它会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还是能逐渐惠及大众的公共交通补充?这都需要时间和实践来回答。

总而言之,我对其前景表示期待,并愿意在安全和成本条件满足时成为乘客。但这趟“飞的”能否真正“起飞”并平稳“落地”,还需要技术、法规、市场和社会共同努力,谨慎前行。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办事处 苗云辉:

不可否认,“打飞的”出行模式有着诸多诱人之处。最显著的就是高效便捷,它能够突破地面交通的拥堵困境,大幅缩短出行时间。此外,乘坐飞行器穿梭在城市上空,俯瞰城市全景,这无疑是一种新奇又独特的体验,能够满足人们对探索未知的渴望。

然而,在这看似美好的前景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问题。首先是安全问题,相比经过长期发展、安全体系相对成熟的民航客机,低空飞行器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飞行过程中一旦遭遇恶劣天气、机械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打飞的”的运营成本高昂,这意味着乘客需要支付不菲的费用才能享受这一服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出行方式性价比并不高。再者,大量飞行器在低空飞行,还可能导致空中交通秩序混乱,引发新的管理难题。

除了上述客观因素,个人的出行习惯和心理因素也让我对“打飞的”有所顾虑。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地面出行方式,对于空中飞行往往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我也不例外,想到要乘坐小型飞行器在低空飞行,心中难免会感到不安。

资阳市总工会  李福金:

笔者认为,低空“打飞的”需要跨过三个台阶,然后才会迎来普通乘客。

一是安全台阶。无论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首要考量的一定是安全性。由于低空经济刚刚起步,人们最关注电池续航、飞行控制、低空管理、应急救生等安全指标体系。新奇体验不能超越安全保障,只有低空“打飞的”全系统安全达标了,才能成为普通乘客的现实选择。

二是便捷台阶。目前,我国仅有合肥、杭州、深圳等几大城市试点建设,即便你想乘坐,也不大可能专程赶过去体验。只要技术和运营成熟,城市应用场景增加,低空“打飞的”就能成为一般人的自然选择。

三是经济台阶。从深圳北站到珠海九洲港,公路距离118公里,打车和路桥费需要330元以上。从深圳蛇口到珠海九洲港,空中距离40公里,乘坐峰飞航空“盛世龙”的价格240元左右。由此看来,“打飞的”经济实惠,目前已经实现了。

综合来看,安全性是最关键的台阶,便捷性是增加应用场景就能跨越的台阶,经济性是最容易跨越的台阶。抓住关键点,增大投资量,突出经济性,低空“打飞的”一定会成为你我的出行选择。

宜宾市珙县总工会 温婷娅:

对于我这样保守的人来说,即便这一交通变革近在眼前,我仍不会选择乘坐。

安全性,无疑是我首要的担忧。尽管科技的进步让飞行变得越来越可靠,但相较于已经发展成熟的地面交通系统,空中飞行尤其是单人的低空飞行,仍存在诸多未知风险。面对复杂的气象条件,如强风、暴雨、雷电等,这些小型飞行器能否确保稳定飞行?在遭遇突发机械故障时,又是否有足够有效的应急措施?种种不确定性,让我难以安心将自己置于这样的环境中,目前还是更愿意坚守熟悉、稳定的传统出行方式,静静观望这一新兴交通模式在未来不断发展成熟。


下期话题:对于“甲亢哥”中国行,你有什么看法?

来稿请发送至邮箱:372568613@qq.com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