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查看森林防灭火险情
入户宣传 省应急管理厅供图
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屏障。随着干燥气候和人为活动的增加,森林火灾的威胁日益严峻,防火灭火工作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重要一环。
当前,四川进入森林高火险期,森林草原防灭火任务繁重。为有效遏制森林草原火灾隐患,共建共享绿色家园,四川各地紧盯宣传引导、强化应急准备、科技赋能排查,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安全墙”。
紧盯宣传引导 织牢安全防线
由省森防指办、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川观新闻主办的防火“答题王”挑战赛第五季活动正火热进行,自3月17日上线以来,累计已吸引490余万人次参与。
“我省坚持日常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统筹、传统宣传与创新宣传相融合,积极组织开展多维度、多视角、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据省森防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继续利用“五进”小站、“村村响”广播、乡(镇)宣传车、摩托宣讲队等载体延伸宣传触角,对森林草原防灭火知识进行全覆盖宣传。
让防火宣传从“听到”向“听懂”转变,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森林防火的知晓度、认可度和参与度,从省上到地方,都在不停实践。
“同学们,森林高火险期是每年的2月到5月。”日前,广元市朝天区第一小学的教室里,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森林防灭火课”。老师通过动画视频和互动问答,向孩子们讲解防火知识。这样的场景,正在全区36所中小学同步上演。区教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学期以来,通过“开学第一课”“森林防火宣传月”等活动,森林防灭火宣传已覆盖全区1.2万余名师生,通过“小手拉大手”,孩子们成了家庭防火的“监督员”。
在阿坝州,州森林消防支队汶川大队提前与汶川县林草部门和四姑娘山管理局对接沟通,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力求“宣传一点、带动一面、影响全域”。活动现场,多家单位共同设立咨询台,发放资料、现场讲解,耐心解答群众关于野外火源管控、家庭防火等方面的疑问。在红色小镇映秀和户外天堂四姑娘山,消防员熊齐智手持扩音器,向游客讲解支队防火宣传片:“大家看,这是今年我们用无人机拍摄的某火场画面。”镜头切换至红外线监测下的火势蔓延轨迹,周围群众感叹火灾危害之大和防火工作的重要性。
推动科技赋能 提高监测能力
森林火灾突发性强、破坏力大,提前预警成为这场“战役”的关键防线。
今年以来,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积极推进新质装备赋能应急救援工作,多次组织森林消防、消防救援等部门,以及有关涉安、涉灾管理单位,与多家企业开展座谈磋商,研讨应用需求,并赴绵阳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实地开展需求对接。
“在实际运用上,针对森林草原防灭火,我们将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接入四川省森林草原火情监测即报系统。”据省森防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综合利用风云3D、风云3E、SuomiNPP、AQUA、葵花8等国内外9颗极轨和静止轨道卫星对全省森林草原火情实施全域监测;与高分四川中心建立卫星资源应急协调机制,在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快速获取高分系列、环境系列、资源系列等卫星遥感数据,对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动态监测,辅助救援指挥决策。
科技赋能森林灭火,地方也在一一实践。
近日,泸州市叙永县合乐苗族乡应急办利用无人机对辖区开展了全方位的森林防火监测和野外用火巡查。巡查期间,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无人机灵活性高、监测范围广、360度旋转摄像、实时传输视频图像等优势,通过与地面巡逻队伍协同配合,对辖区内重点山头地段、违法违规行为、火灾隐患等情况进行全方位巡查,形成“人防+技防”“空中+地面”的组合巡护机制,有效缩短了林区巡查巡护时间,提升了森林巡查效率和监测效果,为森林防火插上巡防“翅膀”。“以前巡山全靠人走路,现在无人机一飞,哪里冒烟看得清清楚楚,效率高多了!”参与巡查的护林员感慨道。
尝到科技赋能防火安全甜头的还有南充市营山县。
作为川东北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充市营山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79万公顷,全县活立木蓄积共33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9.02%。该县在重点林区安装了55套森林防火视频语音宣传杆,将视频语音接入县应急指挥平台,全天候对沿山重点区域进行火险监测。还在太蓬山景区安装了一套热点监测系统,通过红外热感技术精准捕捉林区温度异常变化,为火情早发现、早处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进一步强化了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能力。
此外,针对山林地形复杂、人力巡查盲区多等问题,该县引入了无人机巡护技术。利用无人机对重点林区开展防火巡护,在无人机上加装高音喇叭,不间断开展防火宣传,实现点、线、面、空全覆盖,形成检查站卡点、巡护查线、监控管面、立体巡护齐抓共管的火源管控格局,让火险隐患无处遁形。
强化队伍演练 提升应急能力
森林防火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开展应急演练是提升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完善森林火灾应对处置工作机制,固化处置流程、细化工作内容,提升森林草原火灾应对处置能力,近期,省森防指办组织开展了2025年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桌面推演。
演练以凉山州盐源县卫城镇中河村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为预设场景,省、州、县三级联动响应开展处置。演练围绕火灾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以火灾核查、启动响应、信息报送、视频调度、会商研判、力量调动、指导扑救、结束响应等为重点内容,有关处室(中心、局)以及省森防指办专班、省测绘局、彩云科技等联动响应、协同处置,全面检验省森防指办应急指挥能力和各要素快速反应、协调配合能力。
与此同时,一场贴近实战的森林火情处置演练正在广安前锋区开展。
近日,广安市前锋区举行的2025年度森林火灾联演、联训、联战、联调演练,模拟了因某地村民违规进行农田烧荒引发森林“火情”的场景。接到火情报告后,前锋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调集消防救援队伍、林业扑火队、医疗救援队等多支力量赶赴现场,展开紧急处置。演练中,各参演、参训单位密切协同,各司其职,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灭火及救援处置工作。火情侦察组迅速深入现场,精准掌握火势、地形等关键信息,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灭火组科学高效联动,队员们在利用灭火弹远距离压制火势的同时,使用风力灭火机、高压水枪等灭火装备对各燃烧点位实施精准扑灭,同时,争分夺秒砍伐树木、开辟隔离带,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
下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先手棋”,队伍建设也是重要一招。
雅安市汉源县清溪镇组建一支12人的镇级森林火灾专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镇级扑火队伍1支,村级扑火队伍5支,扑火人员达80余人,并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扑火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镇应急办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掌握火情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一旦发生火情,迅速发布信息,组织力量扑救,从源头预防森林火灾发生。
护林员作为森林资源保护的第一道防线,更是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神经末梢”。攀枝花市仁和区为更好发挥护林员在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最后一公里”作用,严格执行护林员选(续)聘条件,切实抓好森林资源管护责任落实。依托林长制体系的建立,探索护林员管理新模式,积极推进平地镇、大龙潭彝族乡半职业化管理新模式,进一步规范优化护林员队伍建设管理,引导护林员争当森林防火道路上的“宣传员、巡护员、处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