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勇正在观察炼钢火焰 受访者供图
在川威集团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炼钢车间,炽热的炉火常年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车间。
4月16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川威集团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炼钢主任工程师江勇如往常一样,穿着厚重的劳保服,脚蹬防烫大头靴,头戴安全帽和护目镜,一边听取生产进展汇报,一边凑近炉前观察1600℃高温的熔渣状态。热浪扑面而来,汗水很快浸透了他的后背。
兑铁、吹炼、出钢……24年来,江勇日复一日坚守在滚烫的炼钢炉前,革新工艺,提升产能,将技艺磨炼至炉火纯青,也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技能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众多荣誉。
如何从一名普通的炉前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江勇用朴实的8个字来回答:“笨鸟先飞,以勤补拙。”
“无论在哪个工种、哪个岗位,都要恪尽职守、勤奋努力,敢为人先。”为了苦练本领,江勇决定“笨鸟先飞”,下班后他待在车间里向熟练工请教,即便回到宿舍,他顶着疲倦也要自学专业知识。炉前工、合金工、操枪工、炼钢工、车间总炉长……他在不同的岗位上磨炼自己,“对炼钢的程序就像对自己的身体一样熟悉”,几番磨炼,终成同事心中的“钢神”。
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后,江勇深感肩头担子更重了。他说:“当选劳模是荣誉,当好劳模更是责任。过去我专注技术操作,如今更要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近年来,江勇带领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员,先后参与各类技术攻关及科技项目50余项,提出合理化建议120余项,解决业界10多项转炉炼钢技术难题,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项,专利授权10余项,为企业降本增效上亿元。
除了技术攻关,江勇还将大量心血倾注于人才培养。
徒弟李朗初入车间时,曾因操作失误导致钢水质量受影响,一度情绪低落。江勇细心开导他:“别灰心,我刚开始也常犯错,只要肯学、肯练,就一定能掌握技术。”
从那以后,江勇每天都会抽出时间给他讲解理论知识。从炼钢的基本原理,到各种合金的特性和作用,再到转炉炼钢设备的构造和操作要点,帮助李朗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江勇还带领他分析实际生产案例,帮助他掌握不同工况下的问题应对方法。遇到技术难题时,江勇还鼓励他积极思考,与工友一起讨论解决方案。几年后,李朗从“手忙脚乱”的新手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成为车间重点培养对象。
“看着年轻工友们能快速成长,我打心底里感到欣慰。”近年来,江勇借助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平台,开展技能传承、技术革新、课题攻关等工作,培养中级工100余人、高级工30余人、技师10余人,为企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解决了大量的生产难题。
“荣誉是责任,是使命,不能停留在光环之下,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高光一刻谁都有,但不能把这一刻当永久。”江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