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川中油气矿工艺技术所副所长陈定朝站在磨溪008-H26井场中,工装被晨露打湿了一片。随着气田水温度稳稳降至38℃,并成功管输至下游,这场关乎下游磨溪净化厂安全平稳运行的降温工程,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磨溪008-H26井作为龙王庙组气藏的主动排水井,自2021年12月投产以来,日产气5.0万方,日产水350方。然而,气田水最高出站温度达80℃,“高烧”态势给下游西眉清管站与净化厂脱硫装置带来极大影响,不仅潜藏多种风险,还严重制约气藏规模排水与产能释放。
如何巧施“退烧术”,智解生产困,成为工艺技术所一班人的头等工作大事。
“气田水出站80℃的高温一日不解决,下游的安全平稳生产就一直面临严重危险,我们必须迎难而上。”陈定朝在方案制定会上言辞坚定地说道。地面集输工艺组组长杨立,亦是神色凝重地点头表示认同:“没错,咱们得‘早’字当头,尽快找出解决方案,而且要高效、可靠。”
陈定朝和杨立迅速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多方协同优势,辗转奔波于各个相关站点。根据该井的产水量和降温需求,针对多种降温措施开展深入的工艺调研与适应性分析,最终选定空冷换热工艺。
“空冷换热工艺以环境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有效促进高温气田水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实现高效冷却。”杨立在介绍此工艺时条理清晰。
“陈所长,这吊装难度太大了,设备进不来,位置又不好找,这可怎么办?”在空冷器安装现场,负责吊装的工人焦急地向陈定朝汇报。
陈定朝皱着眉头,仔细观察着现场情况,思考片刻后沉稳地说:“我们不能消极等待,先把周围杂物清理一下,拓宽作业空间。然后重新规划吊装路线,多找几个支点,确保吊装现场安全受控。”杨立也在一旁补充道:“大家再检查一下吊装设备,确保万无一失。”
在安装过程中,每个部件都影响到空冷器能否实现最佳热交换效果,分毫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体性能。杨立侧身蜷缩在空冷器缝隙间,一边小心翼翼地调校螺丝,一边精准地测量着空冷器与基座边缘的距离,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历经5个小时的紧张作业,空冷器准确地落在了预定位置。
“氮气车进场给污水罐加压,电工给空冷器、转水泵送电。”杨立有条不紊地在现场指挥着。
在整个施工期间,工艺技术所实施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实现动态化工序衔接。工艺所领导和技术干部全程组织施工,制定“1+1”现场办公制度,协调各方资源,及时化解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按质按量稳步推进。
“仅仅耗时7天,就圆满完成了方案编制、材料筹备、设备安装、调试投运等一系列工作,较同类工程缩短工期50%。”工艺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改造完成后,高温气田水外输温度稳定达标,实现了安全高效外输。
“这几日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咱们成功解决了这口井的大难题。”望着平稳运行的设备,陈定朝和杨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磨溪008-H26井80℃的‘高烧’已退,下一步,我们还要持续监测降温系统运行效果,从建设成本、降温幅度、运行能耗、处理效率等维度开展综合评价,形成可推广的标准化技术,为龙王庙组气藏后续排水采气井排液、提产提供坚实技术保障。”陈定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