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川陕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通江县城召开,到会代表400余人。会期半月,通过了《川陕省总工会成立告川陕工人群众书》《致全国总工会之通电》,颁布了《工人斗争纲领》《工会章程》《各级工会组织法草案》。川陕省总工会下辖赤江、赤北、红江、巴中、南江5个县总工会,共有会员2万余人。
川陕省总工会建立后,先后召开了三次全省工人代表大会和三次全省雇工代表大会,组建了23县1市2道160个区工会,建立健全了各乡分会及各行业工会小组,吸收了10多万行业工人到工会组织中来,全面促进了苏区工人斗争蓬勃开展。
川陕苏区工人阶级在工会引领下,英勇投身革命战争。苏区军工企业的广大工人夜以继日奋力苦干,有效地保障了军需物资生产运输。
苏区各级工会积极响应川陕省委“发展农业生产,开发苏区特产和手工业,发展合作社运动,对外贸易与自由投资,加紧执行统一累进税,节省经济与增加生产”号召,广泛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全面促进了苏区粮棉丰收,经济发展,到处一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繁荣景象。
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苏区兵工、被服、造币、印刷、斗笠厂工人全部随军西进,工会还动员近10万人参加运输队、担架队,沿途护送红军。川陕省工会副委员长白文龙率领的由100多名船工组成的水兵连,为红四方面军当开路先锋,他们在嘉陵江东岸花20多天时间,用双手和简单的刀斧造出200多只轻便渡船,架起500公尺长的浮桥,接着又在峨江架起大索桥,保证红军通过。会宁会师后,水兵连又在清水河边造船30多只,供红军西渡黄河。到了陕北,这个水兵连除幸存10多人外,都在红军长征路上献出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