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工运·时代新声”“中国梦·劳动美”2025年内江市职工运动会开幕 500名职工演绎“最美劳动范儿”2025年四川省直单位干部职工气排球比赛收官劳动美  泸州举行“百年工运·薪火相传”庆“五一”活动邛崃市总工会举办“劳动光荣·驿站献礼”庆“五一”主题活动整饬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让劳动者安心求职提高青年驿站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员工非企业表演道具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4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4-29

员工非企业表演道具

朱兰英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日一则微博热搜显示,某互联网公司在社交媒体直播员工周末加班引发争议,职场“透明化”由此站上舆论风口。该公司辩称此举旨在“展示真实工作状态”,并声称员工“未反对”。

本次事件引发关注,主要在于其背后潜藏的隐私权与劳动尊严问题。办公室虽属工作场所,但并不意味着公司可以随意处置员工在其中的一切行为。员工在办公室的休息、私人交流甚至伸懒腰等细微动作,均属于合理隐私范畴。民法典明确规定,未经明确同意,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私密活动。即便在公共场所,若直播内容涉及特定个体的私密行为,仍可能构成侵权。该公司以“业务流程透明”为由直播,实则模糊了工作展示与隐私侵犯的边界,更将员工置于全天候被凝视的焦虑中。

该公司振振有词,称员工对此“知情”且“未反对”,但实际上这并非完全等同于“同意”,尤其是在权力不对等的职场环境中。或许只有真正的职场人才懂得,因担心被冠上“不配合”的帽子而被迫默许的情况比比皆是,这种“沉默”是否属真正的“同意”仍有待商榷。若企业真心尊重员工权益,理应通过独立、无压力的方式获取明确授权,而非以含糊的“未反对”来搪塞。

总而言之,企业追求职场办公“透明化”或有自己的考量,但不应以牺牲员工权益为代价。其实,换种方式未尝不可,比如通过打造专业宣传片,或是偶尔开放客户参观日等方式来展示业务流程,直播员工状态并非唯一方式。退一步说,若企业认为直播确有必要,至少应该明确直播范围、用途及退出机制,并且落实和保障员工的拒绝权,如允许员工选择不露脸拍摄以及避免捕捉非工作相关场景。

时代在前进,传播方式也经历了由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等方式的演变,如今直播的普及催生“全民记录时代”,但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终究不能凌驾于法律与人性之上。职场不是秀场,员工更非其私有财产或表演道具。当一家企业以“展示真实”为名,行监控之实,剥夺了员工个体的隐私与尊严,其失去的恐怕就不仅是员工的信任,更是整个社会的期待。 (据《劳动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