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艺萌接受采访
4月清晨的成都,薄雾未散。成都市青羊区实验小学青华分校六年级5班的教室门被轻轻推开,一封来自湖南湘潭的信在班主任宋冰梅手中微微颤抖。“亲爱的刘艺萌同学:展信安!收到你的来信,我心里满是感动与欣慰……”当“艾爱国”三个字跃入眼帘,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来了!艾爷爷的回信!”12岁的刘艺萌捂着嘴跳起来。
用一封信寻找“中国脊梁”
时间倒流至2025年寒假。刘艺萌蜷在沙发里,电视里《大国工匠》的镜头正定格在湘江之畔:75岁的艾爱国手持焊枪,在钢板上“绣”出细密的焊缝。火花飞溅间,他如交响乐指挥般游走于焊条,焊缝如蚕丝般均匀密实。“他用一把焊枪‘缝’出了中国制造的钢铁脊梁。50年攻克400多项技术难关,培养600余名技术骨干……”解说词与画面交织,在女孩心中激荡起涟漪。
彼时,青羊区总工会与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致劳模工匠的一封信”---成都市青羊区第二届中小学生寒假书信写作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全区中小学生通过“读劳模故事、写真情书信”的形式,开启了一场寻找“中国脊梁”的精神之旅。
第一时间,刘艺萌报名参加了活动,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艾爱国。“他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始终保持工人本色,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想向他致以最真挚的敬意和感谢。”笔尖在信纸上划出沙沙声,她写下:“您以焊枪作笔,以孤光为墨,书写了对党的忠诚和对国家发展的担当……您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用焊枪‘焊’卫中国制造。”
回信在校园里掀起“劳模热”
这封辗转千里的信抵达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工会办公室,工会干事回忆:“收到信后,艾老放下焊枪,用布满老茧的手小心翼翼地展开信纸,在车间里逐字朗读,读到‘焊卫中国制造’时,他手指微微发抖。”
“真没想到,远在成都的你,会如此用心地了解我的工作与故事,还把这些点点滴滴记在心里,通过书信传递给我,谢谢你,孩子……”在回信中,艾爱国用朴实而温暖的语言写道:“我只是做了一名普通工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希望刘艺萌能做好每一件“看似普通的小事”,努力“塑造着更好的你”。
这份珍贵的回信立即在校园里掀起“劳模热”。“我简直不敢相信!”刘艺萌激动地说,“能收到全国劳动模范、‘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爷爷的回信,这让我觉得非常幸运和幸福!感觉比考试拿满分还兴奋!”
“艾爷爷的回信,就像一位智者陪伴着我。”刘艺萌说,“希望能够通过学校国旗下讲话的机会,我能在全校少先队员面前朗读艾爷爷的回信,将艾爷爷给予我的激励分享给全校的同学们。其次,我也想组一个小队,把艾爷爷的故事通过校园广播再次讲给同学们听。”
如今,艾爱国的故事正通过劳模工匠宣讲、阅读劳模工匠故事读本、国旗下讲话、劳模工匠故事会等形式,在更多孩子心中播下火种。而刘艺萌的书桌上,那封贴着湘潭邮戳的信件旁,多了一本崭新的笔记本---扉页上,她工整地抄下艾爱国的话:“只要肯下苦功夫、用心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创造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