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据网络
5月7日,四川省第九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第九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身披绶带、胸戴奖章,站在领奖台上,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而在聚光灯背后,劳模是怎样一群人?劳模是如何诞生的?他们又享有着怎样的尊崇?承担着怎样的责任?让我们把目光聚焦这一群体,深入探寻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蓬勃力量。
劳模是怎样的群体?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又一批劳动者活跃在祖国建设发展的各条战线,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奋斗历程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他们对劳模精神深刻内涵的诠释。
劳动模范非常光荣、影响重大。1950年,新中国召开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授予首批“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为劳模评选表彰的制度化、常态化奠定了基础。
在巴蜀大地上,亦不乏冉冉升起的时代“新星”,他们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为四川发展建功立业,将劳动模范的坚韧与智慧融入巴山蜀水。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挖掘劳模先进,1984年,四川省揭开劳模表彰序幕,自1995年起每5年评选一次。
劳动模范是不同行业领域奋斗者的具象缩影。评选坚持面向基层一线、面向社会各个阶层,涉及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各级单位,涵盖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农业农村、新经济组织、新就业形态等领域。本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共评选表彰800人,共539名四川省劳动模范、261名四川省先进工作者。
劳动模范是反映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新的历史起点,涌现出的四川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人选,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有的勇于创新,致力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的着眼人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共同富裕;有的立足岗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升四川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等方面担当作为……站在时代潮头,劳动模范与党同心、跟党奋斗,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拼搏奋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注入源源动力。
劳模是如何诞生的?
劳模先进的评选严肃庄重。四川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何把真正长期扎根平凡岗位,于平凡中铸就不凡的先进模范人物推荐评选出来?在每一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诞生的背后,有着周密的部署。
此次评选推荐工作由省委功勋办牵头,省总工会具体负责,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统战部等部门共同参与。遵循《四川省贯彻〈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实施办法》规定,评选流程涉及基层酝酿人选、民主推荐、撰写材料、地方党委政府研究、初审、公示等多个程序。
评选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执行推荐评选民主程序和审批程序,做到自上而下、层层选拔、好中选优。
在人选推荐环节,各市(州)党委、政府负责本地的推荐工作,市(州)总工会具体组织开展,省直有关部门负责相关行业(系统)推荐工作。各推荐单位通过召开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党组会等集体研究推荐评选工作。基层单位则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居民、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等方式公开民主推荐候选人。
为确保推荐评选对象具有先进性代表性,各市(州)、省级行业系统按照推荐条件要求,反复酝酿、认真比选,层层把关、严格审核,经过初审、复审和所在单位、市级、省级三级公示环节,确保所有拟推荐人选不带病上报,全程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
劳模受到哪些礼遇政策?
庄严隆重的劳模表彰大会,是成为劳模的庄重仪式。而对这些最“美”的劳动者,来自社会的关爱和礼遇,亦向他们传递着温暖,表达着敬意。
在省级层面,四川工会认真落实各项劳模待遇,持续加大关心关爱劳模力度。每年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安排健康体检,组织开展疗休养活动,在春节期间送去慰问与关切,帮助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难题……围绕劳模关切,四川工会为他们积极争取帮扶解困、个人成长、参政议政等方面的资源政策。
各地区也因地制宜推出特色礼遇服务。南充市的劳模可在全市范围享受“购买商品住房优惠补贴、便捷就医诊疗优先服务、享受社会养老服务优待和乘坐市内公交车出行免费、游览市内景区景点免门票”的“三优”“两免”礼遇政策。攀枝花市东区为劳模开展“家庭医生”定制服务,为劳模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解决劳模因身体不便、居住偏远、特殊工作岗位等原因而不能参加体检、不能及时就医的难题……
这些礼遇,在全社会彰显出“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价值导向。劳动模范与先进工作者成为了“领航者”、树立起“标杆”,他们的先进事迹、崇高精神被广为传颂,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渐渐蔚然成风。
当劳模的荣光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光环背后,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作为行业的标杆,他们以身作则,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示范引领带动身边人积极进取、攻坚克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遍布全省各地,取得丰硕的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为全省产业升级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时代的楷模,他们走进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向更广泛的群体传授多年总结的经验技术,结合自身经历诠释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以一堂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引导激励广大劳动者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凝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作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他们也以多重身份活跃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搭建起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收集基层一线最真实的声音,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推动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成为劳模,是一份至高的荣誉,更是一段新征程的起点。而延续贯彻始终的劳模精神,让他们在默默无闻时坚守奉献,荣誉加身仍不忘初心,成为最为“闪耀”的群体。他们的光芒,将照亮着无数劳动者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更多劳动者走上荣耀的舞台,合力书写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