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广告三十载银线逐梦 一肩担当写春秋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52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5-08

三十载银线逐梦 一肩担当写春秋

——记输电运检“特种兵”杨斌

陈中楷唐代莉吴豪/文 受访单位供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杨斌(左)与施工方协调施工方案

人物名片

杨斌,现年51岁,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曾服役于武警甘肃总队一支队,配电线路技师、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工程师,现任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运检中心输电运检班班长。多次被公司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标兵”“明星之星”“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给钢管杆粘贴防撞标识

人工巡视输电线路


四月的巴蜀大地,输电铁塔在春日暖阳中勾勒出钢铁脊梁,四川明星电力公司输电运检班班长杨斌正背着巡检无人机走向山间。

褪下军装、换上工装,杨斌保持踏实肯干的作风,一点点“啃下”专业理论知识,一遍遍练习实操项目,逐梦电业献青春。这个在输电运检岗位坚守了30年的“老输电”,用脚步丈量过万余公里输电线路,无数次万家灯火的背后,都有他守护的温度。

逐梦电业献青春

30年来,杨斌用脚步丈量责任的长度,在他身上有一种倾力输电线路保供的坚守情结。

2023年8月19日,我省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明星电网日最大供电负荷突破101.8万千瓦。杨斌负责的110千伏清天一、二线肩负着重要供电任务,连续多日的高温让导线弧垂急剧变化。晚上10时,他打着应急电筒与班组同事在杆塔间穿梭,靴底与碎石摩擦的沙沙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当无人机发现37号杆塔并沟线夹出现异常告警时,显示屏上108℃的数值让他心头一紧---这个比预警值高出58℃的读数,意味着设备随时可能因高温发热出现故障。他迅速与中心领导及公司调度联系,并现场制定抢修方案,仅用40分钟就完成了并沟线夹更换,避免了一次可能的安全事故。这样的深夜巡检,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2021年7月,35千伏白拦线附近突发火情,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浓烟中连续工作4小时,带领团队清理出杆塔防火隔离带,用身体筑起守护电网的“防火墙”。

30年来,他累计徒步巡视线路超过4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发现并处理各类设备缺陷3000余处,参与重大保电任务200余次。他的巡检笔记写满20余本,每一页都记录着线路的“健康状况”,每一个符号都是他与银线之间的特殊对话。在他的带领下,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可靠运行无中断。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电力人对“保供”二字最朴素的坚守。

比起实干、苦干,杨斌在日常工作中更爱钻研、爱琢磨,善于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2020年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治理中,面对数条穿越西山森林公园林区的输电线路,线下经济林木、易燃物多,树障清理难度极大,传统人工砍伐效率低、安全风险高。杨斌创新性提出“无人机精准测距+机械修剪”的解决方案,带领班组在两个月内完成了西山森林公园的树障清理,清除超高树木3000余株,治理效率提升3倍,保障了安全。顺利通过四川能源监管办组织的督导检查,专项工作成效获得检查组的一致肯定。

2022年9月28日,正值疫情防控期间,晚上9时,110千伏堰北一、二线发生断线故障。杨斌接到任务后,冒雨赶往故障现场,接连攀爬了两座山,连夜找到故障点。在随后的几天里,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带领30余人的团队完成了110千伏堰北一、二线导线的更换工作,保障了疫情期间的正常供电。

杨斌是直面急难攻坚的征战先锋。翻开他的攻坚记录,每一页都写满了硬仗:2013年迎战“6·30”特大暴雨,他带领团队一天抢修五条输电线路;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承担保供特巡任务,连续半个多月吃住在办公室;2022年至2024年,参与公司新建输电线路工程管控与验收,走完了24条、300多公里线路,记录数据5000余条。

我的班长我的班

“奉献光明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这种伟大和我们日常工作、生活在一起,把每一份微弱的力量,积聚成点亮整个城乡客户的万家灯火。”在迎接班组新入岗员工见面座谈会上,杨斌激动地说。

“我们班组每一名成员要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要能够站出来、顶上去、扛得住、打得赢,充分发挥输电运检班‘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良作风,一定要向前辈师傅们学习,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在杨斌的带领下,输电运检班同样涌现出一批优秀骨干人才。他带徒5人,均成为班组技术骨干,其中2人在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奖。

杨斌常说:“一人为‘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从则有伴、众则有力,作为一个集体,需要大家同心协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此,他先后荣获公司“技改技革、合理化建议”“五小”创新成果奖23项,发表论文4篇,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杨斌为青年职工树立了学习榜样,不仅如此,他还在技能方面精益求精,更在日常工作中勇于创新。”说起杨斌,领导和同事纷纷为他点赞。

输电运检班职工吴明春说:“我们杨班长每次布置工作任务的时候,就像一个行走的‘活地图’,哪里需要重点巡视,哪里需要马上处理,他都如数家珍,听他指派,从来不会出错,让人不得不服!”

随着公司电网的日益发展扩建,输电线路巡视检修的工作量也逐渐增大,线路通道需要穿越各种复杂的地理环境,甚至有些线路沿线处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并且大部分地区山高坡陡、植被茂密,在交通和通讯不通畅时,使得输电线路的日常巡视、检修工作变得较为艰难。为此,杨斌于2014年自费购置了一套四旋翼无人机,用于探索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应用。经过上百次的练习摸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熟练地操作无人机飞越河流、跨越山峦,360度无死角检测设备状态,拍下的照片清晰,有助于精准发现问题,为拓展输电线路智能运维提前打开了一扇窗。如今,公司已陆续购置多套无人机,弥补了人工巡线的不足。在他的推动下,所在班组成为公司首个“无人机数智巡检班组”,实现了无人机自主巡检、可视化监控、大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智能化,线路巡检效率提升了2倍,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了60%。

为更好地将输电线路精益化管理和线路设备安全运维有效结合,他带领班组积极探索激光雷达在外破防治方面的应用。通过采集施工区域外破三维数据,测量塔吊、吊车等大型机械施工区域与输电线路的准确距离,为外破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加大新技术、新设备在架空输电线路运维方面的应用,通过“人工+在线监控+无人机”的协同自主巡检模式,围绕输电线路运维关键业绩指标,扎实推进输电线路通道清障、隐患排查、三跨治理、防外力破坏等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输电线路运维责任,确保了公司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我们电力人就是要在自己的岗位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把自己的每一次作业做到完美,把每一道工艺做到极致。”这是杨斌面对采访时道出的心里话。

家人眼中的“难守信”

如果说,在同事眼中,杨斌是一个随找随到,在工作中从不缺席的人,可在家人眼中,他却是一个“不守信用”的儿子和丈夫。

2008年汶川地震后,杨斌接到了妻子的电话:“20多天了,老人和孩子都在盼着你回来看一看。”看着日历上排得满满的巡检、保供安排,他沉默了。此时正值春检关键期,他负责的安居场镇正迎来繁重的检修任务,线路上每一个金具的状态都关系着电网的稳定。妻子感受出了他的为难,便对他轻声说:“你安心工作,家里有我。”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因供电所的楼房受损,他在应急帐篷里连续坚守了40多天没有回家,每天还继续参加线路巡视、故障抢修。忙碌了一天,杨斌只有晚上下班后的时间属于自己,他每天最期待和幸福的时光就是跟妻子视频通话,看看生病在床的父亲。看着视频中父亲在病床上全身插满管子的模样,他哽咽说:“特殊的职业,特殊的时期都碰在一起了,只能自己克服了,特别亏欠家人,没有办法,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2022年疫情期间,父亲接连几次住院他都没能到医院陪护,母亲说:“我们知道你守护的是更大的家”。11月15日,正在现场负责检修的杨斌接到医院的电话:“父亲病危!”当他赶到医院时,父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成为了他心中最大的痛。这样的“缺席”,在杨斌的职业生涯中已有过很多次。

杨斌以初心平衡情感的温度,三十载春秋,他的足迹踏遍了遂州大地的每一座杆塔,他的故事写满了坚守与奉献。

每次看到万家灯火,杨斌心里都是甜的,觉得一切都值得。当他带领团队又一次完成检修任务、看着无人机传回的清晰画面、看着线路在青山白云间安全运行,他知道,自己守护的不仅是冰冷的铁塔和导线,更是无数家庭的温暖与希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