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白皮书《防震减灾基本知识与技能大纲》发布成都一案例入选国家级示范性案例第四届西部跨境电商博览会举办以精神之光铸奋进之魂用匠心测量人生坐标我省2025年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56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5-13

用匠心测量人生坐标

——记2025年全国劳模、中铁二局郭平

记者 向晓文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郭平正在进行测绘 受访者供图

他三十一年如一日,扎根坚守于测量岗位。经他测量过的铁路、公路、地铁等交通工程里程加起来超过10000公里,却从未发生过测量事故;他实现了技能等级和技术职称“双封顶”,是四川省首批十名首席技师之一,还获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是郭平,来自中铁二局测量中心的一名测量人员。

铁路之家 初心立梦

志向是成长的雨露,梦想是腾飞的翅膀。1974年,郭平出生在重庆铜梁的一个小乡村。父亲、姨父以及几位邻居长辈都是中铁二局的老工人。从小耳濡目染,郭平对铁路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小就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铁路工人。

中考时,他毫不犹豫地将成都铁路工程学校填在了第一志愿。进入学校的第一堂课,老师就告诉同学们:“学铁道工程的两大看家本领就是测量和制图。”

1993年,中铁二局精测队到学校选人,成绩优异的郭平被选中,并派往南昆铁路参与9392米的米花岭隧道控制测量实习。每天,郭平要在山上进行10个小时以上的野外作业,中午就着山泉水啃几口干粮,下班时天色已晚,他还要摸黑走两个小时的山路下山。近30天的外业测量结束后,一同实习的两名同学选择了放弃,而郭平却毅然坚持了下来。

“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郭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1年来,郭平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测量任务:主持和参与了中铁二局京津、京沪、武广、向蒲、贵广、合福、成灌、西成、兰新、大西、成兰、杭黄、拉林等铁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地铁,以及锦屏水利枢纽、盐田港三期、尼泊尔巴瑞巴贝引水隧道、中老铁路等300余项重点工程控制测量工作,为现场施工提供了科学、严谨、可靠的控制测量数据……郭平参与的20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奖、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奖等。

经纬纵横 矢志筑梦

多年前,交通条件远不如现在,测量设备也十分简陋,只有一台测距仪,连全站仪都没有,更别说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了。一条线路下来,每一条河、每一座山都要靠测量人员用双脚一步一步丈量。接桩选点走一遍、测量走一遍、放重要控制桩再走一遍,还有重测返工等不确定因素,常常需要多走好几遍。

后来,交通条件和仪器设备逐渐改善,工作量也增加了。即便是到了现在,洞外测量也主要依靠卫星定位测量。

为了选择一个观测条件较好的点位,郭平常常要爬到常人难以到达的地方。风吹霜打、日晒雨淋是家常便饭,下午四五时许吃午饭,也是常有的事。在北方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郭平和队友要在户外待上一整天;在隧道内,他们工作累了,就靠着隧道边墙打个盹;在南方的灌木丛林里穿行,还要随时提防马蜂、毒蛇的袭击。

郭平用脚步丈量着祖国大江南北,他执着于做一名优秀工程师的梦想,从未想过离开测量岗位。他说:“测量工作虽然艰苦枯燥,但它是我最擅长、最热爱、最有感情的一项工作,已深深印刻在我的人生奋斗坐标中。”

劳动绘大美,技海创精艺。

在测量领域摸爬滚打31年,郭平坚持技术创新,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反复论证,成功优化控制测量方案100余份,解决诸多技术瓶颈。在科技创新路上,他带领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余项科技成果奖、20多项授权专利、5项省部级工法、6项软件著作权,20余篇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发表。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月28日,郭平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看着胸前耀眼的大红花和奖章,他激动地说:“这份荣誉属于大家,它是一份责任和激励。我会不断探索和突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技术工人的使命与担当,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