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给保洁员一个有尊严的休息室这条“禁令”深意何在愿这样的好政策多点、再多点!外卖竞争升级带来什么“工享时光”课堂为职工“蓄能充电”为工业游按下加速键需要更多破局之举让婚礼回归相聚与快乐的本质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5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5-15

给保洁员一个有尊严的休息室

张浩呈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图据网络

工具间、配电房、楼道……在写字楼、商场等公共场所,一扇你不常推开的门背后,“藏”着一群人的“小天地”。近日,“厕所的最后一个隔间”话题持续占据社交平台热搜榜,网友上传的多组实拍照片以极具冲击力的方式,直观呈现了城市保洁群体的生存困境---在光鲜亮丽的写字楼大堂与洁净明亮的商场走廊背后,那些缔造美好环境的劳动者,却不得不在卫生间逼仄的隔间里蜷缩休憩。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一线保洁员的规模达到数千万,但长期以来,因保洁员的用工方式等复杂因素,劳动法赋予他们的休息权不易得到落实。谁来保障他们的休息权?

作为城市毛细血管的守护者,保洁员群体维系着现代都市的日常运转。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公共场所未设置专门保洁休息室。当我们在空调办公室享用下午茶时,这些城市美容师却连基本的尊严空间都难以获得,这样的现实拷问着社会的公平底线。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休息场所。然而现实执行中,劳务派遣制度成为用工单位逃避责任的“挡箭牌”,层层转包导致保洁员沦为“权益孤儿”。当保洁员主张休息权时,用工方常以“非正式员工”为由推诿,这种制度性歧视亟待破除。休息权是写进法律的劳动者基本权益,更是维系尊严的生命底线。每天弯腰清洁2000余次、站立作业超12小时,长期高强度工作已让保洁员群体成为腰肌劳损、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

保洁员的身影遍布城市各处,从校园到商场,从写字楼到医院。在高校,教学楼保洁员常无专属休息处,只能在走廊短暂倚靠,甚至蜷缩于厕所隔间;商场保洁员工作10至12小时,一人常负责两层楼,高强度工作让他们无暇休息,即便有休息地,也位置不佳、环境恶劣。

改善保洁员工作环境并非技术难题,关键在于管理者的价值排序。劳动监察部门应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屡教不改的用人单位实施联合信用惩戒,就像当年推动“农民工讨薪”问题解决那样,形成维护劳动者尊严的舆论声势。

从更深层看,这场关于“最后隔间”的讨论实质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必答题。城市文明的高度,恰恰体现在对最基层劳动者的关怀上。当一个地方、一家企业把劳动者尊严纳入价值体系,“厕所隔间”的困局终将破解。劳动者的休息权保障,应该成为丈量城市文明的标尺。

城市的温度,在于能否看见每个劳动者的艰辛。当我们为写字楼的玻璃幕墙锃亮如新赞叹时,也应关注擦拭玻璃的那双手是否得到休息;当我们为商场的整洁环境感到舒适时,更应思考保洁员是否有一方温暖的休憩之地。保障保洁员的休息权益,需要用人单位转变观念,需要政策法规的刚性约束,更需要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唯有如此,才能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洒满公平与尊严的阳光,让每位劳动者都能体面地劳作、安心地休憩。 (据《浙江工人日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