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工夜校职工业余培训班 受访单位供图
自1923年王维舟在达州宣汉修建“工字楼”起,党领导下的达州红色工运已有百年历史。百年来,达州各级工会坚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竭诚做好维权服务,团结动员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凝心聚力促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聚焦党的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扬起高帆、凸显高质,每一帧镜头都定格成达州建设的满满回忆,每一滴汗水都融入了达州发展的累累硕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以实干之为展现价值担当
1933年3月,川陕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召开, 数千名达州儿女通过参加赤色工会,转而参加红军,走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道路。
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2000年10月,达州市总工会成立,并坚持把政治性作为第一属性、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国工运史宣传教育,先后成立全省首个劳动模范协会,建成全省首家工人运动史(劳模工匠风采展示)数字化展馆,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职工文艺汇演、送文化下基层,推动实现全国总工会文工团、中国五一爱乐男声合唱来达慰问演出,创新开办“达工夜校”,成为职工业余培训主载体,不断厚植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
此外,率先推动工会跨省域协同服务,构建起“1+8+N”劳动技能竞赛体系;主办全省首届职工创新大会;达州市总工会连续5年获全国“安康杯”各类型先进单位,连续7年获省“安康杯”优秀组织单位……
在脱贫攻坚、新冠疫情、防汛抗旱等“大考”中,全市工会累计帮扶贫困村、乡村振兴村18个,工会干部帮扶事迹在央视频道展播,多次被央级媒体采访报道;新冠疫情发生后,全市工会干部常态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志愿服务1.8万余人次,筹集资金1008.52万元、捐助320余万元物资用于慰问一线职工;累计为70余万名返岗农民工提供交通接驳、核酸检测、政策咨询等服务,被央视新闻专题报道。
聚焦维权服务主业 以奋进之势践行如磐初心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始终是达州工会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近年来,达州市总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同时,联合法院、统战等12部门创新推出《遵守〈工会法〉情况查核办法》,累计对2864家机关事业单位、2005家社会组织、4400家企业、407个村(社区)进行查核,结果运用在市县乡换届、评先选优及政治安排中,受到职工广泛好评。
持续深化“四季送”活动,每年积极对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余个;建成工会驿站550余个,获评省级以上“最美户外劳动者站点”53个;深入开展“玫瑰书香”“女职工时代风采大讲堂”走基层等活动;达州公交公司郑艳梅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宣汉县耿新翠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晓梅成为全总《工会信息》杂志封面人物。
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以改革之举助推事业发展
制定《达州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攻坚二十条措施》,创新“兜底建”工作法在全国推广,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10万余名。
2023年,达州市工人文化宫建成投运,并被授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全总文工团艺术培训基地”,结束了建市以来无大型职工活动阵地的历史。民主管理工作得到长足发展,达州市总工会获评全国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组织单位;方大达钢集团公司成功创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渠县经开区工会被列为全总40个民主管理直接联系点之一,并荣获“全省十佳示范园区工会”;彭贵娟等2名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
孜孜求索,勇攀高峰。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10周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关键一年。达州工会将满怀着希望,踏上开拓奋进的新征程,坚持在服务基层中提升质效,坚持在服务职工中传递温暖,坚持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担当,更好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和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领全市百万职工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达州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