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眉山开展企业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5月15日,位于眉山市东坡区中车眉山公司货车制造中心的车间里焊花飞溅,刚刚在今年“五一”前夕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甘俊林,正带着徒弟们钻研新型轴承铸造技术。
“咱工人就得像淬火钢材一样,越锤打越有劲!”他布满老茧的手紧握焊枪,身后“传承工匠精神 打造国之重器”的红字在车床映衬下格外醒目。
眉山,古称眉州,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进士之乡”。“三苏父子”从眉山出发,成为北宋时期名动一时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千百年后,在这块山川秀美、人智地丰的地方,广大职工正不断砥砺奋进、创新创造,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眉山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1997年8月四川省总工会眉山地区办事处成立,2001年4月成立眉山市总工会并召开眉山市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到2024年7月召开眉山市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走过28年风雨,岷江之畔的千年古城,正以独特的创新姿态书写着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从“东坡故里”到“制造强市”,眉山工会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创新打造“三维共振”模式,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东坡故里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
立体传播 “三种精神”接地气冒热气
“叮咚!您有一条来自‘劳模直播间’的消息。”2023年5月1日晚,仁寿县职工张媛习惯性打开“大美仁寿”APP,发现直播间里正上演“跨界对话”---全国劳模、竹编大师陈岚正与网红仁寿钦斋泥塑传承人李长青畅聊“坚守与创新”。
“以前觉得劳模离我们很远,现在他们在手机里跟我们唠家常,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张媛说。
这场打破次元壁的直播,正是眉山工会打造的“云端工匠课堂”缩影。他们创新“三微一端”传播体系,近年来拍摄了《永远的钢铁侠》《传承》《师父》等多部展现劳模工匠风采的微电影,还尝试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故事。四川天府新区眉山总工会有关负责人展示着手机后台数据,“前年推出的‘AI生成劳模语录’H5,用户上传照片就能生成专属寄语,有1万多职工参与互动。”
在线下,眉山市档案馆的“匠心独运·星耀眉山” 劳模展今年5月迎来第7批参观者。该展览是眉山市档案馆建成以来首次举办的专题展览,由眉山市档案馆和市总工会联合举办,旨在通过展览大力弘扬“三种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术、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当天,全国劳模廖仲宾、刘昭明、郭利红分别讲述了荣誉背后的生动故事。廖仲宾指着展柜里一枚磨损的游标卡尺,向青年职工讲述30年前“0.01毫米的坚守”---这把尺子,丈量着眉山工运史的厚度,也标注着这座城市转型的刻度。
创新培育 锻造新时代产业工人
在中建钢构四川公司焊接培训中心,全国技术能手梁飞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里热火朝天。这个由13名技术骨干组成的创新团队,已完成技术攻关10余项,减本增效达到550万余元。“工会为我们搭建的成长平台,让我们这些蓝领也能拥有出彩人生。”梁飞指着墙上的专利证书自豪地说。
眉山市总工会构建的“三位一体”技能提升体系,正在重塑产业工人的成长路径:构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大国工匠”五级晋升通道,累计培训职工25万人次;签订成德眉资四市工会合作协议,开展成德眉资职工技能竞赛,促成技术交流200余场。
在彭山区公义镇,青年农机手罗凯的经历颇具代表性。通过参加工会组织的“乡村振兴技能培训班”,他掌握了无人机植保技术,如今成立了自己的飞防服务队,年收入从3万元增长到15万元。“工会就是我们农民工的充电站!”他的话语里透着掩饰不住的喜悦。
暖心服务 构筑劳动者幸福家园
夜幕降临,眉山城区万达商圈里的“劳动者港湾”亮起暖黄的灯光。外卖骑手李师傅停下电动车,熟练地扫码进入驿站。“这里有免费WiFi、医药箱,还能给手机充电,比以前躲在树荫下强多了!”他感慨地说。
这座城市的温度,体现在一个个温暖的细节里。建成工会驿站310个,配备微波炉、应急药箱、饮水机等基础服务设施,服务户外劳动者超10万人次;建立困难职工动态数据库,实施“一人一策”帮扶计划,五年累计发放救助金2500余万元;落实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制度,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在企业的覆盖率达75%,健全“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协作联动机制,出台《眉山市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十一条措施》。
榜样引领 “三种精神”蔚然成风
在青神经济开发区,“劳模大道”两侧的展板上,43位眉山青神籍劳模的故事熠熠生辉。园区工会主席何陈昊介绍:“我们把劳模事迹融入企业文化,让工人们在耳濡目染中汲取奋进力量。”
这种榜样力量的辐射效应正在全市显现:组建劳模工匠宣讲团,开展“劳模宣讲进基层”273场,覆盖职工13.6万人次;建立23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近两年攻关课题149项、取得创新成果142项,节创经济效益2亿余元;开展“最美职工”“眉州工匠”评选,12人获评“四川工匠”,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更加彰显。
“以前觉得当工人没前途,现在看到身边同事靠技术拿大奖、当劳模,我也有了奋斗目标。”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学生李浩然的话语,道出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心声。
从千年古城到制造新城,从田间地头到创新一线,眉山工会用创新实践诠释着新时代的劳动内涵。正如市总工会主要负责同志所说:“我们就是要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奋斗中收获尊严与幸福,让‘三种精神’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工匠的匠心、劳模的初心、劳动者的热心,正在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