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工运铸辉煌 桥乡匠心启新程先进生产者运动的开展让幸福果实挂满枝头泸州纳溪区总工会开展巾帼劳模工匠进企业宣讲活动阿坝州委领导走访慰问阿坝州全国劳动模范攀枝花东区总工会开展职工书画技能竞赛活动四川能源发展川化集团工会组织开展普法讲座培训活动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64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5-22

让幸福果实挂满枝头

雅安荥经县“小三级”工会赋能乡村振兴

记者黄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受访者供图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雅安市荥经县五宪镇毛豆坝村,看见连片的标准大棚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掀开帘子,一股清甜的果香扑面而来,一串串青翠欲滴的水果番茄挂满藤蔓,隔壁棚里的草莓虽已接近采摘尾声,仍零星点缀着几颗“红宝石”。

这片76亩的“黄金园区”,作为村级工会服务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正书写着“小三级”工会助力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

“跨市联姻”结硕果

“种番茄?我们都没什么经验呀。”毛豆坝村曾为如何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发愁,经过深入调研,村工会发现番茄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和经济价值,但村民对种植技术一窍不通。

关键时刻,村工会联合县镇两级工会,上演了一出“跨市联姻”---把攀枝花市米易县的种植专家请到了村里。“人家种水果番茄是一流的,咱得学到真技术!”驻村第一书记李博满怀期待地跟村民说道。

这是毛豆坝村首次尝试“跨市联姻”的合作模式。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村民难免会遇到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但在技术专家的耐心指导下,通过一次次技术改良,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

为了随时能帮助村民解决技术问题,村工会精心组建了一支技术服务队,成员既有村里的技术骨干,也有经验丰富的种植能手。这支“智囊团”为村民开展种植培训12场次,还培育出7名“土专家”,在他们的帮助下,园区种植的番茄品质上乘、产量可观。

解决了技术问题,打开销售市场同样关键。依托工会电商培训资源,园区搭建“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推动产品进驻周边5县商超,并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拓宽了销售渠道。

据悉,园区采取分批次种植的方式,以确保番茄的持续供应。今年3月播种的20余亩水果番茄,预计亩产达4500公斤,总产值突破50万元,较传统种植增收3倍以上。

“三本存折都进钱”

园区的累累硕果,离不开“村集体+企业+农户”创新发展模式:村集体负责提供土地和协调资源;企业则负责技术引进、管理和市场销售;农户通过土地租赁和参与种植获得收益。

“在这一模式中,村集体发挥着组织和协调的作用,企业通过技术和管理为项目提供支撑,农户则能从中获得稳定的收入。”李博解释道。

一天上午,烈日高悬,大棚内热气弥漫。村民王大姐头戴太阳帽,一手稳稳提着喷水壶,一手轻扶番茄苗,动作轻柔而专注。待番茄苗都痛快“畅饮” 后,她又忙活着搭架、疏果等农事工作。

“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啦!我不仅能收土地租金,在这儿干活还能领工资,平时也能照顾家里老人,三本存折都进钱!”王大姐掰着手指算账,笑得合不拢嘴。

“家门口就业”得益于村工会牵头建立用工对接机制,承租企业积极响应,优先吸纳周边63名村民就业,人均月增收2800元。截至4月底,该项目已为村集体创收13.68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12户农户发展特色种植。

“工”力量浇灌产业沃土

望着藤蔓上挂满的累累果实, 李博感慨万千:“在整个种植番茄过程中,县镇村基层工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帮助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还协调了资金、组建了技术服务队、搭建了销售网络,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李博向记者透露,目前村工会正在积极协助申报绿色认证,未来计划开发番茄酱、果干等深加工产品。一旦这些项目落地实施,预计能带动二次增收30%,还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荥经县总工会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工会+产业”服务模式,在全县大力推广“金果果”成功经验,让更多村级工会成为乡村振兴的“活力引擎”。

如今,毛豆坝村的番茄藤蔓正奋力向上生长,成为“小三级”工会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用“工”力量浇灌产业沃土,让幸福果实挂满农户的枝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