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领域的创新先锋与健康守护者公益广告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66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5-24

核医学领域的创新先锋与健康守护者

——记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陈跃

李洁/文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2025年4月28日,陈跃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陈跃坚持不懈地进行医药研发

工作中的陈跃

陈跃为学生详细讲解课题

他是中国核医学领域的杰出领航者;他是中国核医学事业问鼎世界高地的推动者;他也是癌症患者的守护者;他是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他就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陈跃教授,一名在医学领域深耕了33年,深受患者爱戴的医者。

扎根西南 甘为“拓荒牛”

1992年7月,24岁的陈跃从泸州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了泸医附院(现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当时这是一个其他同学都不愿意留的冷门科室。科室最初只有两间半房、两个人,连个厕所都没有。提到“核”这个字,患者往往会害怕和恐惧。有人问陈跃:“你怎么被派到核医学科去了?”他说:“我没地方可去,既然来了,我就接受挑战,越冷门说明发展空间越大。”抱着这样的心态,他开始在核医学科参与导医、采血、注射、体外检查等工作。

陈跃的人生进阶从1996年开始,当时医院有3个考研指标,他得了其中一个,于是他废寝忘食、刻苦学习,考入了华西医科大学核医学科。2011年,陈跃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他每天都泡在核医学诊疗室钻研,珍惜每分每秒的学习机会。

诸多外出学习的机会让陈跃能够跳出这设备简陋、人才引进困难、患者少的尴尬境地,甚至面对国内核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恩师匡安仁教授的再三挽留,陈跃却一次次拒绝橄榄枝,执意要回到西南小城---泸州。匡安仁教授提起这个学生时说:“他毕业时我有意留他,我还生气地问他‘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在匡教授看来,学生放弃华西这棵“大树”,甘愿回到泸州拓荒,虽难以理解却又让人十分钦佩。

随着一篇篇高质量论文发表、一个个科研项目落地、一项项科研成果转化,坚韧不拔的“拓荒牛”陈跃在荆棘丛生的无人区种满了鲜艳的医学成果之花。如今的他学术成就斐然,成为了“全球核医学研究最活跃学者”第二名,他的团队在“全球核医学研究最活跃的机构”排名第三,位居中国第一。他荣获多项荣誉称号,包括中国好医生、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之名医·优秀风范等。

敢闯难关 突破“卡脖子”难题

担任核医学科主任时,陈跃才30岁,核医学科依然是冷门科室,无人问津。他虽年轻,却是科室最“老”的医生了。陈跃暗自下定决心:“要做就做到最好!”

一直以来,国内放射性核素大部分依靠进口,价格高昂,容易被“卡脖子”,放射性核素在运输过程中还会发生衰变,造成药物成本进一步提高。为了破局,陈跃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我们能研发药品,既能及时缓解患者疼痛和经济负担,又能让患者不出国门便能享受世界级医疗服务。于是,陈跃开始搞医药研发,做成果转化。

医药研发和转化应用之难可想而知。实验、标记、鉴定、合成、提纯、转化,陈跃带领团队在几十个环节间攻克闯关,不行又重头来过,数十载日日夜夜,他不确定前方是成功还是失败,但他确定“不能放弃”。

2021年,陈跃团队终于成功研发了两种放射性新药:一种用于骨转移早期诊断,一种用于骨转移精准靶向治疗,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中取得了理想疗效。

2023年9月,陈跃团队自主研发的骨转移治疗新药TBM -001成功转化,转化金额高达3850万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放射性药物之中转化价值最大的药物,也是我国放射性药物转化的里程碑,为肿瘤骨转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2025年3月,骨转移新药TBM-001获得临床批件。预计2027年上市后,年销售额将超过100亿元。

医者仁心 坚持“生命至上”

因为放射性核素依赖进口,国内开展诊疗技术也较少,大部分患者只能选择到国外进行镥177药物治疗,不仅路途遥远,而且一次至少需要30多万元的费用。新冠疫情期间,这些出国治疗的患者出行受阻,健康受到影响。还有一些患者因为不了解、不信任而耽误了治疗时机,没能延长生命。这些百姓健康的困境,让身为医者的陈跃心有不甘。

没有药,陈跃就带领团队潜心研发,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镓68检查、镥177治疗转化,并在全国率先开展锕225治疗转化,由此开启了“核医学治疗,不用去国外”的先例。

新药品是研发出来了,但面临无人信任的尴尬局面。陈跃便带领队伍开始到处“求”病人,不仅在全国性会议交流时进行推广,还不厌其烦地走进各个科室向患者苦口婆心地讲解介绍。随着第1例到第1000例患者接受了治疗,且治疗费用仅需国外的30%,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不相信泸州能有“北上广”医院都不能开展的技术,到慕名而来泸州,现泸州已经成为国际领先的镥177治疗中心,年治疗人次位于国际前列。

陈跃及其团队的卓越创新成果和突出临床表现引起了国内广泛关注。CCTV-2央视财经频道《中国好医生》、CCTV-4中文国际频道《走进重点实验室》以及CCTV-15央视音乐频道《火红的村晚》等栏目纷纷报道了他们的诊疗故事和创新成果,展示了核医学在前列腺癌等疾病治疗中的突破性进展以及如何通过驾驭“核药”守护百姓健康。

覃思教学 激情化坚守

陈跃除了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还在西南医科大学担任教学任务。“谦逊,有热情”“平易近人”……这是学生对陈跃最多的评价。在学生眼中,陈老师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拓宽了他们的科研思维和眼界。

从教三十余年,陈跃培养了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近万名,为核医学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如今,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核医学“种子”早已生根发芽,为祖国的核医学事业走向新的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随着国际社会对核药物的创新研发应用越来越广,核医疗将是未来医疗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之一。国家和省上先后出台关于医用同位素发展规划及放射性药物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四川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明确将核医疗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泸州市委、市政府也把核医疗产业作为泸州市成长型支柱产业优先发展。这一系列举措,都极大地推动了核医疗产业的发展。

砥砺奋进 开启新篇章

陈跃教授团队带领的核医学科已经成功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并且凭借其在核医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建成了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南医科大学核医学研究所、靶向放射性药物创制四川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核医药产业学院,四川省核医学医疗、教学、科研与创新转化平台,国际领先的核医学转化平台。

当前,陈跃带领团队正致力于打造一个全国最大肿瘤核医学中心,该中心的建设不仅将极大提升我国在肿瘤核医学领域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将有力推动核医疗技术的临床转化与应用,为无数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与健康的福音,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陈跃表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不仅是对我个人和西南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的肯定,更是对核医学事业的激励。我们将以此为新起点,继续深耕医学创新,用核医学技术为患者点亮生命希望,为把泸州建成全国最好的核医学中心不懈努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