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现场
本报讯 (实习记者张海峰文/图)7月6日,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四川省文物局、省人社厅、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省总工会共同承办的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省泸州市闭幕。
本次大赛以“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共设金属文物修复师、陶瓷文物修复师、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木作文物修复师、泥瓦作文物修复师、考古探掘工6个项目,选手从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两方面展开比赛。在比赛规模上,本届大赛参赛选手数量创历史新高,共有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3名选手参加,其中四川省有12名选手参赛。
记者获悉,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本届大赛共产生一等奖6名,二等奖24名,三等奖59名。其中,四川队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具体来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任俊锋、四川博物院杜少飞分别斩获金属文物修复师项目、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项目一等奖。
“和第一届相比,本届大赛选手水平越来越高。”作为本次大赛实操比赛总裁判长之一,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专家库专家张立方说:“能进入决赛的选手,几乎都是各地的精英人才,能够代表当下文物保护领域操作层面的水平。”
据悉,本次大赛作为文物行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职业技能赛事,是文物技能人才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重要平台。大赛旨在发挥以赛促学、促训、促评、促建作用,激励更多文物工作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文物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文物修复工作中,我们需要各层级的人才加入。既包括顶尖人才,也包括基础庞大的中坚力量,这才符合行业发展的人才结构。”四川省考古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智彬告诉记者,“考古挖掘中成千上万的出土文物都需要人来修复,看到本届大赛中最小的参赛者仅19岁,让我感到我们的队伍正在走向年轻化。”
据大赛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以技能竞赛为重要抓手,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完善职工服务保障体系,稳步增进职工群众福祉,动员激励广大文物行业职工建功立业、创新创造。
记者获悉,第一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山西举办,本次大赛系该赛事首次在南方地区举办。根据大赛主办方宣布,下一届大赛将在安徽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