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京举行九部门发文深入实施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四川省2025年工会夏令营启动川德签约33个项目 累计金额90.82亿元成都新增八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退伍后,他擎起战旗服务社会国家标准为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教育部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民政部发文健全养老机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精准治理 改善水生态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01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7-08

退伍后,他擎起战旗服务社会

——记2025年四川省劳动模范龙强

实习记者 刘佳怡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龙强近照 受访者供图

近日,记者走进成都市新都区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服务队时,目光立刻被墙上醒目的2025年待办任务清单吸引。1月,组织志愿者对军屯镇青白江大河沿线5公里进行环境治理;2月,组织志愿者进行社区消防安全巡检和秩序维护;3月,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对退役军人进行相关政策解读和就业创业政策宣讲……

“这是我们每个月的重点任务,除了这些,常规的志愿服务也一项不能落下。”志愿服务队执行队长龙强笑着向记者介绍。

以热血为灯,照公益长路

2002年,龙强踏入军营,十二载军旅生涯淬炼出他坚韧的品格。2014年退伍之际,面对转业安置的常规路径,他做出了令人意外的抉择:将35万元转业费悉数投入公益事业。

这个选择的种子,早在2008年就已埋下。

“我的家乡在德阳什邡市,2008年汶川地震时受灾严重。”回忆起那场天灾,龙强仍难掩悲痛,“我侄女当时才读小学五年级,地震瞬间,教学楼就塌了。是我父亲,硬是用双手把她从废墟里刨了出来。”

侄女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也永远失去了右臂。这场灾难让龙强意识到,提升老百姓的自救互救能力,是抵御灾难最坚固的堤坝。

在部队时,龙强是一名游泳教练。退伍后,为了掌握更全面的救援本领,他自掏腰包,跑遍了国内外十几个城市学习应急救援技能。一本本含金量极高的证书,无声诉说着他的付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三类船舶操作证、国际搜救教练协会(IRB)救援资质、建筑坍塌救援一级、美式车辆破拆一级……他像一块海绵,疯狂汲取着守护生命的专业力量。

聚沙成塔,燃志愿星火

7年自费公益的砥砺前行,为龙强积累了深厚的实践基础与感召力。2021年,他与五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在新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支持下,共同发起筹备成都市新都区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服务队,并于次年3月正式授牌。新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的近200平方米场地,成为这支队伍储存装备、锤炼技能的坚实后盾。

记者了解到,志愿服务队涵盖了国防教育、爱心助学、文明实践、法律援助、应急救援、疫情防控、安全培训、应急技术服务、应急救援技能培训等服务内容。成立至今已完成志愿活动近900场,现有退役军人3000余人,社会志愿者3000余人。

支撑高效行动的,是扎实的“硬实力”。仓库里,疫情防控装备、水域救援装备、医疗物资、消防安全装备、绳索装备、地震救援装备等分类明晰,仅无人机就有2架,应急救援车辆包括救护车和指挥车各1台。而驱动这庞大体系运转的,则是龙强独创的严格动态管理机制---“志愿服务满50小时、具备一种技能可成为预备队员;满100小时、掌握三种技能可晋升正式队员。队员身份非终身制,需以持续的奉献来维系。”

目前,服务队拥有20余位正式队员和100余位预备队员,绝大多数人利用业余时间兼职服务。唯独龙强例外。

作为执行队长,他无偿地全职投入服务队的庞杂事务---管理队伍、响应求助、保障运转。资金始终是绕不开的挑战。“开自己的车、烧自己的油、花自己的钱、用自己的时间帮助他人”,这不仅是服务队的口号,更是龙强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维系公益梦想并养家, 他挤出时间为其他救援机构提供培训换取微薄收入,转而又将所得倾注回服务队。

“我妈总说我‘败家’。”龙强笑着说。但在志愿服务队的年会上,母亲还是自掏腰包为队员们准备了礼物。这是母亲无声的支持。

安全之种,播撒阡陌之间

在龙强的救援经历中,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救援,对他来说是一道深刻的印记。

得知地震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就冲向了灾区。“赶到现场,九寨沟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很多志愿者,但没人统一指挥,现场有点乱。”龙强回忆道。他立刻站出来,组织大家分工协作,最终有序疏散了近4万名滞留游客。

几个月后,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一场消防讲座结束后,一个学生突然喊住他:“‘春天’你好!在九寨沟那次,谢谢你帮我离开灾区。”

“春天”,是龙强在救援时的代号。这句穿越时空的感谢,让龙强瞬间觉得,“所有的辛苦奔波,都值了。”

从手握钢枪保家卫国,到擎起战旗服务社会,龙强觉得,变的只是身份:“那份守护的责任,那份干自己喜欢事情的心劲儿,从来没变过。”

他将部队的优良作风带进了志愿服务管理,在队伍里推行“传帮带”,让奉献精神和专业技能薪火相传。

2025年5月7日,龙强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我觉得既感激又忐忑。说实话,我的工作目标不是获得荣誉,而是让安全知识能传到更多地方、更多人心里。”

站在新的起点,他目光坚定地规划着未来蓝图:让每一个家庭拥有一个合格的安全员,持续推动安全宣讲“五进”---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政府、进农村。他誓言以劳模精神为鞭策,带领团队在传播安全理念、提升社会韧性的道路上,创造更坚实的佳绩。

战旗所向,使命必达;劳模新程,步履未央。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