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实习记者张海峰)7月9日,记者从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7月2日白天至5日夜间,我省盆地西北部、西南部及川西高原中西部经历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多地遭遇洪涝灾害。
根据分析,本次降雨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累计雨量大,其中特大暴雨137站、大暴雨944站、暴雨116站,累计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成都市都江堰龙池联合站,为519.6毫米;二是小时降雨强,最大小时雨量出现在成都市中心城区青羊区人民公园站,3小时累计降雨量274毫米,突破了中心城区单站历史极值,雅安站、丹巴站、得荣站3个国家站突破历史日极大值;三是落区高度重合,降雨沿龙门山区呈带状分布,集中在洪涝灾害高发易发的青衣江和龙门山暴雨区。
据初步统计,本轮降雨过程造成德阳、广元、广安、凉山等地402处水利工程设施不同程度受损,各地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26起,其中丹巴县12个乡镇发生群发性山洪(泥石流)灾害,松潘县2个乡镇、平武县1个乡镇因山洪灾害出现断路、断电、断通信情况,因避险转移及时,均无人员伤亡。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通过强化会商研判、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督促指导等措施,全力打好打赢主汛期首场强降雨过程硬仗。其中,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气象、水文等会商8次,调度雨区市(州)5次,发出做好近期强降雨防范工作的通知。密切监视雨水情趋势,滚动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水情预测509站次、预警870站次、预报55站次,发布山洪灾害风险黄色预警3期、橙色预警1期,严格落实临灾“喊醒”“叫应”机制,确保预警信息闭环管理。省水利厅督促降雨落区采取“关、停、限、撤”措施,管控涉水在建工程132处、旅游景区194处、网红耍水地300处,撤离人员1600余人,派出工作组赴遂宁市、雅安市、甘孜州指导防汛减灾工作。
据悉,本轮强降雨发生以来,各地抓实抓细调度指挥、监测预警、避险转移等关键环节,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级启动防汛应急响应11次、县级启动防汛应急响应60次;平武县根据雨水情形势,将受威胁较大危险区临河50米、沟口100米群众全部纳入转移范围,松潘县小河、白羊等7个乡镇紧急避险转移群众364户854人;全省73县2616个山洪灾害危险区产生预警,向相关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9.1万余条,覆盖25.6万人次,向高风险区域社会公众发送提示短信338万条,累计避险转移15万人次。